王西安: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
◆王占海
王西安出生于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自幼隨陳式太極拳大師陳照丕和陳照奎習練太極拳,前后20余載,掌握了陳式太極拳的全部精髓。他的套路演練舒展大方、形神兼備。他的技擊技術極佳,跌打擲放,迅、猛、靈、脆,威力驚人,具有鮮明的特點。王西安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在養生和技擊兩大方面進行了改良創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陳式太極拳王西安拳法,門下弟子創造了連續十年包攬國際太極拳比賽所有級別金牌的不敗傳奇。2007年,王西安被選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這是1982年秋天,一個東南亞國家武術代表團訪問陳家溝。代表團中有兩位武術教練,名片上的頭銜甚是威武:一個是國家武術隊教練,一個是亞洲幾個國家的武術總教練。據說總教練的頭可開碑,掌可斷石,一身硬功,走過10多個國家未遇對手。兩位教練都會太極拳,很想與陳家溝人較量較量。
一天清晨,王西安信步閑走,忽聽人來喊:“王大師,你快去吧,外國人和陳家溝人在比武哩。”他趕到招待所,那位總教練靠在桌旁,喝著啤酒,一臉得意。翻譯見王西安趕來,解釋道:“他要和你來幾招。”王西安淡然地笑了笑,道:“來就來唄。”
總教練走上前來,卻不是推手,拿出拳擊的架勢,來回蹦跳,虛晃幾拳,呼呼生風,猛然進步前沖,一記重拳直搗王西安面門。王西安一個側引,同時一掌遞出,恰好打在他的肚腹上,他一口氣上不來,仰面跌倒,休克過去。陪同的人急了,王西安卻說:“他里外沒傷,一分鐘就緩過來了。”果然不久,總教練一個鯉魚打挺站立起來,給王西安行了一個鞠躬禮,表示要好好向王西安學習太極拳。
追溯故事的前情往事,讓我們將鏡頭對準上世紀50年代的小王西安。那還是1952年7月的一天,陳家溝一戶人家的后院,一個8歲的孩子爬在椿樹上。他看見不遠處,陳茂森正在院落里打太極拳,那拳打得美妙無比。這孩子就是王西安。他看得心癢難耐,終于忍不住,推門而入,請求道:“茂森叔,您教我打拳吧!”剛才還在盤架走拳的陳茂森,聳聳肩膀,兩手一攤:“打拳?我不會打拳。”王西安吃了閉門羹。他是陳家溝人,但他不姓陳。多少年了,陳家溝陳姓人家將太極拳視為“獨得之秘”,只在族內代代相傳,外人難窺門墻。
王西安偏偏就迷上了太極拳。村里有一個教拳場,他天天到那里玩耍,在旁邊模仿比劃,回到家后自己練。后來,他一去,人家便坐地歇息,只顧說話。再后來,干脆將大門給關上了。一次次吃閉門羹,反而激起了王西安的倔強天性。他立下誓言:“我非要學好太極拳不可!”除了上學,王西安的心思全在太極拳上。他的小伙伴陳啟亮會練拳,他便成天纏住陳啟亮學拳。王西安就這樣學了6年拳。1958年,一個天賜的良機到來了,著名太極拳師陳照丕告老還鄉。一踏進陳家溝,老人驚呆了,偌大個村莊,不見一個練拳走架之人!想來陳式太極拳相傳十八世,現在快要斷絕了!老人心痛無比,為了傳承太極拳,一個人辦起了太極拳培訓班。不論姓陳姓王,不論年長年少,不論是男是女,只要學,統統收;不論刮風下雨,不論白天黑夜,不論寒冬酷暑,只要來,統統教。
趁此機會,王西安高興地進了培訓班。他練了一趟拳,陳照丕一看,就知道這孩子身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資稟賦,將他收在門下,重點培養。王西安開始接觸到陳式太極拳最為精粹的部分,真有一步登天的幸福感。這一年,王西安14歲。從此,在王西安家后院的大皂角樹下,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見他練拳的身影。一招“舞花豎刀翻身砍”,他一掄就是20天。一路“春秋大刀”,他舞得氣勢雄偉,威猛無比,人稱“大刀王”。
循序漸進,是陳照丕教學的特點。他讓弟子們練習盤架,一練便是幾年。時不時點撥動作要領和演練方法。在盤架精熟后,陳照丕再讓弟子們練習推手,以檢驗拳勢正確與否。
王西安找伙伴練習推手,跌跌打打是家常便飯,跌倒了,他爬起來,又繼續上。漸漸地,在師兄弟中沒有了對手。而學拳并不是依葫蘆畫瓢的事,更重要的是領會變幻莫測的拳法之后的原理。太極之法、陰陽、虛實、玄之又玄的奧妙,經由老先生詮釋,進入王西安的心中,使他愈發感到太極世界的神奇。愛琢磨的王西安,常閉著眼,一聲不吭,默默地比劃一個動作,不久,琢磨通了,心領神會。
春去冬來,寒暑交迭。在名師陳照丕的悉心教導下,王西安的拳藝如春園之草,與日俱增。此后,無論風云變幻,練拳始終是王西安人生的重中之重。他所想的,依舊是如何讓太極拳在太極之鄉復興。他召集全村民兵到大隊院內練拳。于是,陳家溝的院落里、林木間、溝壑處、黃河灘,到處都出現了習練太極拳的身影。陳照丕傷病康復后,王西安請老人出山教拳。村里成立業余武校,他自任校長。一個班以民兵為主,目的是深造;一個班以青年為主,目的是提高。比武大賽時時有之。老百姓樂呵呵,比著賽著練習太極拳。
1972年底,陳照丕老人因病逝世。王西安又前往北京,請著名太極拳大師陳照奎回村教拳。陳照奎練的拳路人稱“新架”,乃其父陳發科所創。這套拳法纏絲多、發勁多、架子低、難度大,可以有效地縮短練功周期。陳照奎年年返鄉,將自己平生所學盡授村中弟子。
在名師教導和自己的領悟下,王西安的拳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無論是老架、新架、推手、散手或器械,其動作招式無不體現自然而然的本色韻味。演練套路似行云流水,連綿起伏,舒展大方,形神兼備。從內到外,從外達內,鼓蕩沉穩,一動無有不動,松空氣運,剛柔相濟的變化細膩準確地把握在虛實、開合中,可謂是集太極拳法之大成。
轉眼,到了1983年的7月。王西安應全日本太極拳協會會長三浦英夫的邀請,前往日本訪問。在名古屋,王西安正在講解陳式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一個名叫宮井的空手道教練問:“太極拳是很好的健身術,技擊行不行呢?”王西安說:“既然是拳,當然可以技擊!”宮井道:“我可以領教一下嗎?”王西安伸手作禮道:“請。”宮井邁步上來,伸出鋼鉤般的十指,猛抓王西安雙臂,想用空手道的技法摔倒王西安。不想王西安早觀其動向,內力暗運,雙臂硬似鐵棍,隨之一松,柔若無骨,宮井似乎抓了個空,就在他一愣神的當兒,只見王西安身形一動,宮井跌了個屁股墩。他爬起來,再次撲向王西安。王西安閃身橫跨一步,早到宮井背后,小臂一橫,宮井被擊出3米多遠,撲倒在地。這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轉眼又是30年,王西安的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太極拳藝,在世界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法國報紙贊揚他“已經站到了武術的巔峰”。美國《美南新聞》雜志撰文,稱王西安是“世界太極拳王”。日本報紙說他是“武術的化身”。王西安拳法研究會或王西安武館在十幾個國家成立了。王西安還擔任著國內外50余所武術組織的主席、顧問或總教練。法國的巴德內市市長授予王西安“永久榮譽市民”稱號。日本的大阪市市長贈送王西安城市的金鑰匙。但是,當他們邀請王西安定居國外傳拳時,王西安婉言謝絕。他說:“陳式太極拳是一種民族文化,它的根深深地扎在陳家溝,讓這條根盤結得更牢固,生長得更粗壯,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弘揚太極拳,便是王西安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摘自《太極,王者之道》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版)【原標題: 王西安: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