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佛教文化最早從古印度開始,到了不同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佛教流派,比如藏傳佛教、南亞佛教、漢傳佛教等。
“現在是世界大融合、大碰撞、大交流的時代,佛教進入西方,融入西方文化,也是歷史的必然。”他說。
少林文化為什么在西方受到歡迎?釋永信說,我們通過弘揚少林文化,結合少林禪修、醫學、養生、功夫等豐富多彩的方便法門,著重談心靈的凈化,讓佛教漸漸成了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
釋永信本是安徽人,年輕時到少林寺出家。1995年,30歲的釋永信策劃主持了轟動海內外的少林寺建寺1500年慶典;4年后,他成為第30代方丈。
釋永信在多個場合提及:要對少林寺今后1500年負責,對少林寺的生死負責。
為此,釋永信一直在為少林寺尋找一種生存與發展模式:在當下的現實格局中,如何更有效地弘法利生、光大傳承?他的選擇是,圍墻內的傳承和圍墻外的影響同樣重要。
近年來,少林寺把各個堂口、各項制度興建起來,恢復少林下院,培養內部僧才,解決繼承傳統的問題;同時,不間斷舉辦社會活動,讓少林寺的文化價值逐漸被社會接受,擴大國際影響力。
采訪時,少林寺正在舉辦水陸大法會,身著紅黃色袈裟的僧人隊列緩緩從方丈室前走過,嘹亮的誦經聲響徹云霄。
釋永信說,少林寺每天的佛事活動安排得滿滿的,每年禪堂也堅持打禪七。
不久前,少林寺傳統的三壇大戒法會舉辦,來自世界各地500位沙彌成為比丘,在少林寺生活、修行、用功將近一個月。
釋永信說,寺院里儀式性的事情很多,比如大型法會,不僅需要場所、人群,還需要傳承和演練。
“少林寺常駐僧眾有300多人,有足夠的人手才能很好地保留傳統。”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