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方丈介紹,辨.禪在古代源于佛教同宗道友一起討論時會產生機鋒,機鋒包括語言上的話題,也有動作、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辨.禪。很多高僧都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遇到機鋒,在思考禪修中產生,并通過機鋒開悟。從古至今,高僧們也留下了很多未解的話題。
幾年前,少林寺恢復了機鋒.辨.禪,到今年已是第八屆了。少林寺機鋒.辨. 禪是通過初選后,把全國的學習佛教文化中出類拔萃的青年集中到一起,讓他們當場機.辨,并讓一些有經驗的高僧、長者做點評,幾年下來得到了大家都很認同。這幾年參加的辯手已有100多人,參與的觀眾也有幾千人之多,最小的辯手才20多歲。今年參加有共有18位選手,是通過選拔出來的,他們將通過兩天的辨.禪決出第一名。每年的勝出者,將獲得佛教界的認可,主要是精神上的認可。
釋永信方丈說,少林寺的機鋒.辨. 禪與古代辨.禪,藏傳佛教的辯經都不相同。
藏傳佛教的辨經是同門同宗的辯論,在同一本經書,同一個問題上討論問題。現在少林寺的辨.禪則不同,它辯論的是古代高僧大德留下的話頭(話題)。在古代中國的高僧們留下的很多話頭。其中,很多話頭是沒有結果的話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活話題,辯論起來很有意思,辯手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少林寺的辨.禪與中國唐代三藏法師到印度取經時的辯經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相同之處是也要自己立論,與大家辯論。所以,少林寺在事先已設計好論題。不同之處是,少林辨.禪的辯手根據辯論的題目要自述,副辯在現場提問,在現場的群眾也可以提問。
這種現場的,即興的辯論,如果沒有一定的佛學功底,很容易被問住。以往的辨經過程中,很多在地方的經師,有的是很有名的經師,在辯經的現場都被很年青的群眾問住了。所有,沒有一定的功底,修行是很難通過機鋒的辯論的。現在少林的機鋒.辨.禪也古代的辯經略有不同之處,過去的修禪是自己參禪,是在心里,是個人在心里上用功夫。現在是把問題拿出來,讓大家共同來分享。激發大家背經、學經、參悟經典,通過這種形式啟發大家的智慧。【原標題:專訪釋永信:詳解少林寺機鋒辨禪 未提私生子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