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樂寺塔景區規劃總面積5.5平方公里,規劃空間結構為“一軸、四帶、五區”。一軸為貫穿整個旅游區的佛文化主軸線;“四帶”為以世界佛博園為主的世界佛博文化展示帶、以隋唐風情街為依托的隋唐風情帶、以水體為串聯的景觀水體帶和以山體為屏障的山體屏障帶;“五區”為入口集散區、妙樂寺區、遺址公園區、隋唐風情街區和佛博園區。
為了搞好妙樂寺塔景區規劃編制工作,該縣投資50萬元,聘請深圳麟德旅游公司編制了《妙樂寺遺址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目前已進行了中期論證,正在進行修改完善;投資400萬元,聘請福建泉州古建公司設計妙樂寺寺廟區的恢復性詳規,正在設計階段;投資1500萬元的大遺址保護項目,規劃已通過初審,目前正在完善,項目可研編制工作正在進行。
按照規劃,妙樂寺塔周圍需拆遷1.07萬平方米,其中核心區一期共涉及48戶,需拆遷4300平方米,目前已全部拆遷完畢;需對妙樂寺旅游區道路進行改線一條、新建一條,其中需要改道的陽魁線線路總長1.04公里,寬12米, 總投資458萬元,已于5月4日建成通車;需要新建的連接省道新洛公路的專線旅游道路——妙樂禮佛大道總長3.6公里,設計為雙向6車道,60米寬,預計投資5000萬元。目前,該縣交通部門正在進行實地勘探和規劃設計。
據悉,依據《妙樂寺遺址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圍繞資源內涵的挖掘,該縣將利用3~5年時間,通過對妙樂寺塔整個旅游區旅游要素、旅游設施的完善以及各大功能區項目的建設,將妙樂寺塔景區打造成為集佛文化、佛舍利于一體的圣佛景區。
妙樂寺塔景區位于武陟縣城西南大虹橋鄉境內,距城區7.5公里,背靠沁河,南臨省道新洛公路,西臨焦作市迎賓大道延伸線,交通、地理區位優越。該景區核心景點妙樂寺塔是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奉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始建于唐朝,后周顯德二年(公元954年)重修,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之一。據《武陟縣志》載,后周的重建碑有這樣的文字記載,“佛祖舍利靈骨,建寶塔一十九所,妙樂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該塔是唐、宋過渡時期佛塔建筑發展演變的珍貴實例,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宗教史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千余年來,位于沁河之濱的妙樂寺塔,屢歷地震、洪水等各種自然災害,但塔體及木結構保存完好,是一處傳遞黃河文化、佛教文化的精致載體,是與法門寺塔具有同等佛教地位的河南第一塔。(馮振乾)【原標題:武陟縣加緊建設妙樂寺塔景區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