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荊紫關清街的保護與開發之惑

2014/2/20 18:20:48 點擊數: 【字體:

 


    它被譽為“北方13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街道”,它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桂冠,然而,當地政府在保護與開發中依然面臨種種困難——

  核心提示

  荊紫關形成于唐,興盛于明清。全長2500米的清代一條街,堪稱荊紫關的精華,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明清之際,這里商業繁榮,一度被譽為“小上海”。

  作為北方13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街道,荊紫關清街如何才能像周莊、同里、烏鎮一樣引來大批游客,其因何在?面對資金困局,地方政府如何突圍?

  清街的變遷,其實是中原眾多歷史名鎮命運的縮影。在現代文明的進逼下,如何留住古鎮的古味?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背景下,保護與開發雙重難題怎樣求解?

  8月4日上午,淅川縣荊紫關鎮熱浪襲人。施月琴開著電扇,坐在一臺類似于織布機的機器前,編織絲毯。

  斑駁的黑漆大門敞開著,門外就是“清代一條街”。

  一街兩行的秦磚漢瓦,雋秀的石雕、木雕、木板嵌墻,雕梁畫棟、檐牙疊錯的房舍,這里曾被譽為“北方13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街道”,然而如今,它的古味正越來越淡。

  臨街建了不少仿古門面房,用的都是現代建筑材料。而門面房的后面,建了不少樓房,紅色的磚頭,白色的瓷片,和秦磚漢瓦的古建筑比肩而居。

  鎮文物管理所所長周建華告訴記者,國家明文規定,這些古建筑50米以內不能動,但居民要提高生活水平,要使用電器,要蓋新式樓房,這個趨勢怎么都擋不住。

  在這條長街上,分布著700多間臨街門面房,翹檐雕飾,古色古香,房門都是木板嵌成,晝抽夜閉。數百年來,這些清代民間商業建筑見證著荊紫關商業的繁榮。如今,整條街上幾乎聽不到賣者的吆喝,也很少見到買者的身影。

  “以前我們開百貨店,前兩年關了,兒子去鄉鎮企業上班,兒媳婦就在家織絲毯。”施月琴的公公劉盛紅說。

  清代一條街的最南端,屹立著7米高的關門。關門下,一個挑擔賣豆腐的漢子正焦急地等待買主,旁邊一群人正圍著打牌(下圖)。整條街以老人、婦女居多,年輕人外出工作,老人、婦女在家靠手藝掙點零錢,這,大概就是今天古鎮人的生活模式。

  古街上游人稀少,偶爾有幾輛小車,也是一閃而過。兩旁的門面房有一半已經關門,還有一半開著,但鮮有人光顧。在古街中段的馬飲橋旁,有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店,里面擺著手工制作的布鞋、草鞋等商品,店主人告訴記者:一天能賣個十來件,黃金周多一些。

  丹江水沖來“小上海”

  “我打小就住在這里,以前可不是這樣子。我還記得小時候,一街兩行都是做生意的,街上人山人海,整天擠不動。”59歲的劉盛紅推開西窗,一處典型的江南小景出現在記者眼前:綠樹、青草勾勒出溪流的軌跡,間或有一兩片菜地,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就是丹江了。

  “那時,丹江水很大,整天船來船往,方圓上百里的人都到這里做買賣,包括陜西人、湖北人。”老劉瞇起了眼睛,似乎重又回到了往昔的繁華。

  據說,荊紫關的得名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公元前304年,楚王派太子荊來此鎮守,于是此地就叫“荊子口”。明朝中葉,改“荊子口”為“荊子堡”。因為這里漫山遍野盛開著紫色的荊花,清初,當地人又把“荊子堡”改為“荊紫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2006年08月1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