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即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對于保護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我市項城南頓故城、項城袁寨古民居、鄲城段寨遺址、太康高賢壽圣寺塔、淮陽劉崇墓、商水鄧城葉氏莊園共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此,我市目前共有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市歷史悠久厚重,文化光輝燦爛,此次入選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大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周口深厚重實的歷史文明,對進一步展示周口深厚文化底蘊,提升周口的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有重大意義。
5月14日下午,記者隨同市文物部門的同志一行來到位于項城市西郊的南頓故城遺址。前不久,在國家近期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上,項城市南頓故城遺址名列其中。
記者一行走進南頓故城遺址,在當地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看到一段長約100米,高約5米的夯筑土堆,土堆呈東西走向,土堆上面長滿郁郁蔥蔥的樹木(如圖)。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南頓故城城墻,該城墻底層為夏商時代遺址,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墻大多被當地農民削高平凹除掉,目前只現存北城墻一部分,長216米,寬30米,高5米。
在城墻的對面,就是光武臺遺址,遺址高出地面3米左右,除了現有的光武廟等兩處廟宇外,幾座正在建設的廟宇氣勢恢宏。該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百姓前來燒香祭拜,香火延續千年。為此,光武臺的來歷還有一個緣由,漢光武帝劉秀生于濟陽(原籍湖北棗陽,父劉欽任濟陽縣令),其父劉欽后遷南頓任縣令,劉秀從此被視為南頓人。王莽新政,民亂四起,光武帝以“復興漢室”舉兵,布衣掘起,開創了東漢大業。建武十九年,光武帝巡視南陽進幸南頓,眷眷故鄉,推恩父先,情深意切。南頓縣令熱情款待,懇求光武帝免南頓田租,光武帝答允免去兩年,頓民舉城歡慶,煙花禮炮,載歌載舞,民聚而不散,爭觀皇帝容顏。無奈,縣衙令民眾筑臺用來講話,以驅散萬民,故于土墻北側建光武臺。
據了解,197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南頓故城北城墻,經采集標本,解剖城墻,確認南頓故城遺址下是一處夏商文化遺址,南頓故城殘垣即是西周分封的頓子國故城。1977年調查光武臺遺址,經采集標本,確認光武臺遺址就是《后漢書》記載的光武臺。1978~1979年,根據群眾報告,項城磚瓦廠取土挖掉幾十座漢墓以及蛤蟆寨村民在村邊取土挖掉十數座磚券墓,確認是南頓兩漢置縣時期的市民墓地。1983年,漯阜鐵路穿越該墓群,周口地區文化局組織鉆探發掘,在沿線兩公里內發掘漢代土坑、磚券墓300余座,進一步確認為南頓兩漢置縣時期的市民公共墓地。1985年,蛤蟆寨村民在村內挖糞坑時發現一磚券雙室墓,出土的東漢陶羊倉兩件,專家鑒定為一級品;陶鴟壺兩件,專家鑒定為二級品。同時群眾還上交兩件王莽時期的“宜候王”銅鏡,專家鑒定為一級品。1995年,項城市一建筑工地進行文物鉆探,發現70余座春秋土坑墓,其中發掘幾座出土有青銅劍、青銅匕等文物,確認墓群南部為頓子國公共墓地;墓群中、北部為南頓兩漢置縣時期的市民公共墓地。
綜合多方出土文物考定,該遺址是一處大型的歷史文物群,含有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舊城墻、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臺遺址、光武廟建筑等歷史遺跡和文物。遺址時代跨越度大,從夏商時期延續至東漢末年。
為了更好地保護此處遺址,1978年由項城縣革命委員會公布南頓故城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由項城縣政府公布南頓故城古墓群(當時以蛤蟆寨村命名)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誠然,南頓故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時代特征的一處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研究價值。
該遺址是一處夏商文化遺址、西周至春秋南頓(頓子國)故城遺址、西周至東漢末年南頓故城古墓群、東漢光武臺遺址、古建筑集中的大型文物群。夏商文化遺址印證了西周王室為震懾這里商民舊族封姬姓子孫于這里建立頓子國的文獻史料;南頓故城遺址印證了《春秋左傳注》諸多文獻記載“頓,南徙,故曰‘南頓’”的真實性;光武臺遺址及所屬廟宇建筑與《后漢書》記載:“建武十九年,光武幸南陽進幸南頓,縣舍置酒大會,復南頓二年田租”正相符。也是近兩千年來南頓周邊數里民眾在此建廟祭祀光武的原因所在。
南頓故城古墓群,自1977年以來出土三、四百座春秋、漢代墓葬,出土大量珍貴文物。該墓群跨年度千余年,大量周代土坑墓和秦、西漢、新莽、東漢各時代磚券墓埋于地下,尤其是頓子國從興到滅500年間諸候王公之墓尚未發掘,今后進行科學發掘,這對研究上述各時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南頓故城邑,從周封建都至東漢末年歷代復筑,科學解剖城墻及城池發掘對研究我國古代城池設施建設會提供更有力的證據。南頓夏商遺址疊壓在南頓故城遺址下,保存較好,若科學發掘,對研究夏商文化是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據市文物部門有關人員介紹,南頓故城遺址及各遺址點都劃定了保護范圍,樹立了保護標志,成立了保護組織,建立了保護檔案,保存基本完好。南頓故城遺址已經納入項城市文物保護發展規劃和項城市三點一線文物旅游發展規劃,河南省人民政府已經批準該遺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
由于該遺址地處市郊,交通便利,在晉升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后,市文物部門在加強對該遺址進行保護和維修的同時,還計劃把該遺址打造成以漢文化為主的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