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初期,共和國遇到了經濟最困難的日子。“大躍進”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連續三年大旱造成糧食嚴重減產。從中央到地方,解決吃飯問題,成為各級領導的頭等大事。就是在這樣嚴重困難條件下,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開始了“引漳入林”工程――紅旗渠的修建。
林縣地處太行山區,“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是千百年來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常年缺水、靠天吃飯的貧窮落后面貌,在上級領導的指導、協調下,林縣縣委作出了開建“引漳入林”工程的重大決策。1962年2月10日,林縣引漳入林總指揮部召開廣播大會,向全縣人民發出了“引漳入林”總動員令。次日,近4萬民工浩浩蕩蕩開赴建設工地安營扎寨,拉開了“大戰太行山”的序幕。紅旗渠總干渠大多從懸崖峭壁腰間通過,地質復雜,石工險工居多。在生活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建設者們經常冒著生命危險,腰系繩索,凌空打眼放炮,除險排障,其建設難度之大,常人難以想象。在縣委堅強領導下,林縣人民依靠集體力量,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經過6年多苦戰,硬是用自己的雙手,鬼斧神工般地在太行山腰劈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跡”。
紅旗渠是一部史詩,她記載的是林縣人民艱苦創業的光輝歷程,她頌揚的是那些為紅旗渠建設甘灑熱血、舍生忘死的英雄。在紅旗渠英雄群體中,有河南省特等勞動模范、除險隊長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鉆洞能手王師存,鐵姑娘隊長郭秋英等等,還有為修建紅旗渠獻出了年輕生命的林縣水利局技術員吳祖太等81位干部和群眾。他們用自己的人生鑄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建設時期河南人民艱苦創業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最高象征,成為中原兒女推進河南現代化建設,加快中原崛起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