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繼2007年首次發現距今10萬年左右的古人類頭骨后,近日,考古人員在同一探方新出土了27塊古人類頭骨化石斷塊。根據化石斷塊在人體解剖部位上重復出現的情況,推定化石來自另外一個個體。
據介紹,新發現的化石斷塊有完整的枕骨、部分頂骨、眉脊、面骨和顱底骨等。其中,面骨和顱底骨屬首次發現,骨骼多數可拼接復原,分布在9號探方西部約3平方米的范圍內,和原發現的頭骨化石相距較近,屬同一地層,地層年代經測定距今10萬年左右。
負責該遺址發掘的考古發掘隊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占揚說,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現場觀察,確認是一新的古人類頭骨。專家建議,可稱為“許昌人2號頭骨”,在同一探方出土兩顆10萬年前珍貴的古人類頭骨,十分罕見。
專家認為,2號頭骨也和1號頭骨同樣重要,它不僅為遺址增加了新的人科成員,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證和參照,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認識。比如1號頭骨的腦量非常大,現可通過2號頭骨腦量的測量對比,可知此現象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更為珍貴的是,在2號頭骨內壁發現有成組的石片劃痕,可能是古人食腦或其他行為最直接的證據。
據李占揚介紹,在2008年發現1號頭骨的殘缺部分后的幾年,9號探方內積水較多,不利于繼續發掘,考古發掘工作只能轉向較高位置的別的探方進行。雖然動物化石也出現了一些新種類,但新的人骨化石卻一直未再出現。近期,靈井地區旱災嚴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發掘者利用了這一難得的機會,在對該探方的繼續發掘中,有了上述重要的考古收獲。
2007年,靈井遺址發現了距今10萬年左右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對研究東亞古代人類進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填補了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的空白。國家文物局根據慣例將此次發現的人類命名為“許昌人”。這一發現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入選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