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美妙的河南傳統民間舞蹈

2012/6/11 17:08:24 點擊數: 【字體:

 
    獅子舞

    
    獅子舞所用服飾道具很多,服飾有:武士服飾,大小獅子皮(獅子皮用布或皮覆上麻做成),頭掛銅鈴,雙眼可以活動,形象如雄獅一般。表演時,樂器手穿民族服裝,武士穿武士服。武士道具有:刀、槍、棍、三節鞭、三股叉、哨子、繩鞭、繡球等。演出道具還有:桌、椅、板凳、長桿、繩子、花束、盤果。
  
    獅子舞的配樂主要是打擊樂,一般都是四面大鼓、大鑼、兩對大鐃、大釵,一面堂鑼、堂鼓。鼓牌有:大掛槌、狗嘶咬、獅子滾繡球、白虎奔山,有時還配上嗩吶、笙等吹奏樂器,表演到精彩時,放銃或炮仗助威。
  
    鄭州的獅子舞,大部分屬于武獅子,動作粗獷豪放,英武壯觀。其表現內容有:猛獅下山、獅子搶繡球、上高架、爬繩、過人橋、探井、拿八作、鳳凰三點頭、刀山架、跑鍘,還有盤中取果,口吐彩帶、叼花等多種內容。舞獅子時,有一武士登場,揮舞彩球或兵器,以武術中的一套拳術或械術逗獅,獅子由二人鉆在獅子皮中,一為前身,一為后身,扮成大獅子,另有二人,各鉆在一張小獅子皮中,扮作兩個小獅子,竄、蹦、蹬、跳、搖頭擺尾,在強烈的打擊樂聲中,有節奏地表演各種動作。
  
    龍燈舞
  
    表演龍燈舞要先制作龍。用竹篾或樹條扎成龍架子,共9節,外面糊上布或紙,畫成青色或紅黃色的兩條龍。每節龍身下扎一個棍子,表演者可以把龍舉起。另外,再扎一個圓球,糊上布,做成蜘蛛的形狀,龍與蜘蛛內都裝上蠟燭或燈泡,夜間舞蹈時,龍和蜘蛛全身光明。龍燈舞一般要有兩條龍,每條龍9人,另有一人舞球,共19人組成,因為龍燈的活動量很大,舞一會兒需要換人,所以還要有幾個后備的替換人員。舞龍燈時為了助興,也都要配備大鑼、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還有放火鞭、火銃的。龍燈舞的表演,最適宜夜間,其場面燈火輝煌,五彩繽紛,龍身來回翻騰跳躍,鑼鼓樂器齊鳴,觀眾吶喊助威,十分引人入勝。
  
    龍燈舞是根據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編演的。傳說,在浩瀚的大海里,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龍門,誰要是能躍過這座龍門,就可以化為龍。有一條聰明的小鯉魚游到這里,想躍起過龍門,它往返多次,不怕困難,終于借助海浪的力量躍了過去,化成一條神通廣大的火龍。后來,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它和一條青龍下界降妖捉怪,青龍發現了蜘蛛精,便搏斗了起來,因為法力不高,被蜘蛛精結網纏住了。火龍趕到,吐出烈焰,燒了蜘蛛網,救出青龍,捉住了蜘蛛精。根據這個神話故事,龍燈舞的表演,一般要經過魚躍龍門、火龍下界、青龍被困,二龍戲珠四個環節。技術精湛的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要表演出二龍吐須、二龍戲珠、引龍戲舞、龍打滾、龍脫殼、縱身絞掛等巧技。
  
    旱船舞

  
    旱船的制作是用輕質的木條扎成船形,再用綢緞彩紙圍起來,船沒有底,船面上裝兩只假腿腳。坐船女表演時,用綢帶綁于船身,背在雙肩上,由于表演者的雙腳被船上的彩綢所遮蓋,走動起來活象一個女子坐在船上在水中劃行。旱船舞所用的服飾道具有:船槳、撐篙、彩旦戲衣、老生及武生戲衣。
  
    旱船的演出一般是單船(一人坐一船),演員有一個坐船女、一個撐船老漢,也有數人撐船的,分別稱之為"頭道篙"、"二道篙"。每個演員都要裝扮一定角色,如《打漁殺家》中蕭恩父女,《白蛇傳》中的白蛇、青蛇、許仙、船夫、丫環等。演出時按各人所扮角色,演出各種情節。旱船舞演出的主要形式有:跑場子、擺畫面、亮把子。模仿船在水中行駛的基本動作有:起錨、開船、撥水、波浪行、臥船、翻身、跨船、下篙等。坐船女的基本動作有:跑步、碎臺步、蹲步、搓步、慢步等。坐船女的表演需要有較高的藝術手段,既要和撐船人密切配合,又表演女子的各種修飾動作,而且還要操縱船身,模仿船在水中行駛的各種形態。頭道篙、二道篙等人的動作有:旋風飛腳、翻跟頭、單叉、雙叉、爬虎、跑步、搓步、搖槳、撐篙、起放錨等。這些演員武把子要好,才能演得精彩。旱船舞在比較固定的場地演出時,往往還要根據扮演的戲目,象唱戲一般進行演唱。
  
    小車舞
  
    小車舞的服飾道具有:木制手推小車、蒲扇、煙袋、手巾、老頭及老婆(或媳婦、小孩)穿的民族服裝。小車的制作方法:先以圓木棍扎成三角架,四周圍上彩布,中間空出站一人的位置,車兩側布上畫車輪圖形,車把上拴一條彩綢讓推車人掛在脖子上,車前再拴一彩綢供拉車用,車前端扎一雙假腿腳,坐車的演員進入車內后,使人看上去好象盤腿坐在車上一樣,車上還要扎彩花彩綢,增加美感。坐車人用的蒲扇往往是沒邊的爛蒲扇,推車的演員通常是丑角打扮,這些都是為了增強喜劇色彩。
  
    小車舞的表演,有的兩個演員,一個扮推車的老漢,一人扮坐車的老婆,扮老婆的也常常是男演員。有的三個演員,多了一個拉車的媳婦或小孩。表演小車舞也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如《送京娘》、《別家》、《夜逃》,也有宣傳計劃生育、走娘家、趕集的。舞蹈動作有:起車、搬車、扶車、快行、慢行、上坡、下坡、撞車等。表演內容幽默風趣,歡快活潑,有說有唱,有打有鬧。小車舞唱腔多是豫劇曲調,也有唱太平調、道情的,表演時,幾個演員,互相配合,邊走邊唱,邊說邊鬧,翩翩起舞,很有鄉土趣味。
 
    小車舞的器樂伴奏,通常由堂鼓、堂鑼、手鈸、大鑼等打擊樂器組成。伴奏鼓點曲譜有自己創作的,也有采用豫劇上的鼓簧板路。
 
    高蹺舞
      
    高蹺舞的表演是用1米高左右的兩根木棍,上半部固定一根20公分的小橫棍,腳踩在小橫棍上,用繩子把大棍綁在腿上行走。表演時,演員根據節目內容,身穿各種角色的服裝,手執各種道具進行表演。高蹺舞一般都有一定的戲劇情節,有古典的,有民間傳說的,有根據時代內容自編自創的,也有單純表演踩高蹺技藝的。
  
    鄭州高蹺舞通常表演的戲目有:
  
    瞎子觀燈 是由演員扮做瞎子的模樣,踩在高蹺上,表演盲人在節日里上街觀燈的各種動作、神態以及心理現象。這個節目一般在正月十五、十六燈節時演出。
  
    捕蝴蝶 由兩個扮作少男少女的演員,各踩高蹺,一個人手中拿一根細長的竹竿,挑著一個紙扎的蝴蝶,邊走邊表演蝴蝶翩翩起舞的形象,另一個演員不停地做出捕捉蝴蝶的動作,拿蝴蝶的演員故意不斷地用蝴蝶引逗戲弄捕蝶的演員,使其做出各種風趣和技巧的表演。
  
    唐僧取經 取材于古典文學《西游記》中的故事。由4個演員分別扮做唐僧、孫悟空、沙僧、豬八戒,有時還有白骨精等角色。演員們腳踩高蹺,按一定的情節,即興表演。
  
    另外還有"八仙過海"、"捕魚"以及自編自創的現代內容的節目。高蹺舞的表演,通常跟隨"社火"隊一起行走,邊走邊舞。技巧嫻熟的高蹺班子,還可以在固定的場子里,表演單叉、雙叉、磕腿、翻身、鶴立各種高難動作。
  
    大頭和尚

      
    此舞蹈根據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改編而成。所用服飾道具有:扮大頭和尚的大頭假面一個,拂塵一個,僧衣一套,扮女演員的彩旦戲衣、頭飾一套,折扇一把。表演分為3個段落:第一段,和尚頭戴笑容大頭面具,上場后做開門、掃地等佛事動作;第二段,一男演員扮演的女子上場,表演小跑步、拾金錢、整容等動作技巧;第三段,二人見面后,通過捅耳、敲頭、撲、閃、躲、拉等動作,展開戲鬧的場面,是一種幽默風趣的舞蹈。
  
    舞蹈的樂器伴奏由大鼓、大鑼、堂鑼、小手鈸等打擊樂組成,鼓點有長鑼、走邊鑼、跳馬鼓等。隨著舞蹈變化的節奏,時而緊鑼密鼓,時而啞然無聲,只做表演,因而又具有啞劇的風采。
  
    文革期間,此舞曾被認為不健康而禁止演出。近年來,對內容動作進行了改進提高,已恢復演出。
  
    對花鼓

  
    對花鼓也叫鼓戲,表演者由20人組成,每個各執一件樂器,邊擊邊舞。樂器有:大鼓、大鑼、鐃、馬鑼、盆釵各4面。表演者按照不同的鼓牌子做各種表演,表演的形式,分文戲、武戲兩類,文戲有:《不遞照》、《老常套》、《四擺頭》、《鐵曲連》4個牌子;武戲有:《三請諸葛》、《秦王點兵》、《小蟲吵嘴》、《獅子滾繡球》等14個牌子。文戲與武戲區別在于文戲表演時,演員之間沒有互相交槌,而武戲則有。
  
    對花鼓的表演,可以圍一個圓場子,稱作交鼓錘,也可以邊行進邊打,稱作路鼓。行進的步伐有前進步、后退步、橫退三種,不行走的只有站步一種。行進時一般都打文戲牌子,圍圓場時多打武戲牌子。
  
    對花鼓的表演氣勢雄壯,動作剛健有力,技巧復雜,只有古滎鎮能夠演出,曾參加過全省民間舞蹈調演,得到觀眾一致好評。
  
    二鬼扳跌

  
     二鬼扳跌是傳統的民間舞蹈節目,由單人進行表演。演員穿上特制的服裝,模仿兩個小鬼摔跤(俗稱扳跌)的動作。其表演可在舞臺上,也可以在場地上進行,有的還在桌子上進行。其動作幽默詼諧,逗人發笑,很受群眾歡迎。
  
    此舞蹈的制作十分巧妙。用木頭刻繪成兩個鬼頭,釘上兩頂帽子,衣服有兩個棉襖外套、兩個大褂,衣服內釘上用木板做的肩和腿。板四角4根繩子,前兩根系演員胸部,后兩根系演員腰部。演員兩只手拿板,板上安有假腳和鞋子,上肢四臂是假的,抱著不動,下肢四腿是演員的兩腿和兩臂。本來是一個演員,動作起來,卻是兩個形象。(原標題:美妙的河南傳統民間舞蹈)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 2005-07-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