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的忘年交王志民先生將他近年來創作的山水畫給我看,并囑我看后寫點什么。不怕笑話,對山水畫我是個門外漢,雖然喜歡欣賞把玩,也只是一知半解,豈敢隨意置喙。好在志民君是老朋友,說不到點子上也不會笑話我。
反復欣賞解讀后,多少有些感想。
一、 首先是覺得山水畫難畫,畫好山水畫就更難。根據前人的經驗,畫山水畫要做到兩點,一是要外師造化,二是要內修心境。前者理打基礎,練基本功。志民是很重視這個問題。這些年他遍歷名山大川,堅持寫生,向大自然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進行創作所必須具備的主觀條件。光有這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內修心境,掌握表現山水畫形質的手段。 這點比起外師造化,模擬大自然的真山真水要復雜得多。這要涉獵很多知識,如歷史知識,文學知識,民族傳統的美學知識等。書法這門姐妹藝術知識更是要深研細磨。 志民在這些方面起步雖然不能算早,但由于他的悟性和努力,勤奮好學,和師友們談教、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的這幾十副冊頁和山水畫長卷草稿,可算是他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力作。
二、 他不僅重視山水畫的整體布局,而且還對其局部的木石花草、亭臺樓榭、飛鳥走獸、人物車馬、曲橋瀑布等的設置,均能依情度理地細細安排。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對畫理深研,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正因為如此,所以他的山水畫作,能在局部或整體上抓住人心,使你不得不再三研讀、欣賞。有的是層層疊疊、郁郁蔥蔥;有的是渾厚華滋、氣勢淋漓;有的是簡約蕭疏、茂密幽深。各具特色,各顯其妙。
三、 他學畫的起點高。在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國國家畫院的高等學府專修有年,沒有辜負教授們的教誨,和扶掖。同時也和他的主動虛心求教分不開。他步入藝術殿堂不是為掛冠鍍金,而是老老實實地去學本事,進修深造。所以幾年過去,他收獲頗豐,滿載地走出了殿堂,成為當今畫界領軍人物認可并贊賞的畫人。
四、 他立志獻身于國畫藝術事業,不為物欲所遷,不受時尚潮流所動,不去處心積慮地追逐名利,實在是難能可貴。搞任何藝術都是給人類創造美,奉獻具有美感的事物,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豐富人們的精神文明生活。讓我們這個世界多一些真善美的東西總是好事。
畫家也是要生活的,也要養家糊口,當然也需要體現其社會價值。這是必然的,也是無可非議的。不過這畢竟不是他所要追求的目標。從他平常和我交談中,我理解他追求的是國畫的神韻,是作品意境的研妙。他懂得這才是他今后要傾其畢生精力篤行而不倦的。 中華傳統藝術中,國畫和中華古典詩詞、書法之類,都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都有著嚴整的規律以及創作技能技巧。特別是國畫,在構圖、布局、設色、用墨、用水、點染、皴擦等方面,前人總結積累一整套科學體系。這些都是畫家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的。
一個成熟的畫家,非但要有敏銳的形象思維,而且還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通常是想得到(即所謂的“心有成竹”),就要畫得出,即用手將其表現出來。到了一定的階段還要畫出自己獨具的風格來。所有這些恐怕是志民君后半生必須要達到的實現的。 他現在正處在中年,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段,完全可以,也應該將努力方向標準訂得再高一些,要給自己今后的發展,主動地設計出提升的空間。人生的前進路上,最可怕的絆腳石是“滿足”,是固步自封。往往是沒有多大出息的人,才會淺嘗輒止,才會停下腳步來自吹自擂。
前人說得好:藝無止境。愿與志民君共同黽勉。
周濟人
2012年8月于鄭州九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