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瀏覽信息

吳元全的藝術人生

2013/3/28 12:24:55 點擊數: 【字體:

 
    2011年1月17日下午,河南省“兩會”南陽代表團,省委書記盧展工談到品牌帶動時說“我們的吳元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品牌。”
     
    “上下五千年,惟有玉作緣”。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南陽也是全國重要的玉石開發、加工基地,目前有玉雕加工企業上千家,從業人員近二十萬人。吳元全正是中國玉石產業和玉石文化的領軍人物和代表人物,他不但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玉雕、書法、繪畫等領域也有著很深的造詣。
     
     “一個人一生中能獲得一項國家級頂尖榮譽已屬不易,如果集兩項桂冠于一身,那么,他背后一定有超乎尋常的艱辛和堅忍不拔之志”南陽市委書記黃興維說。
       
    黃興維所指的兩項榮譽,一是“拓寶牌’玉器獲評“中國名牌”,是全國玉器生產企業中唯一的一個;二是吳元全本人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這不僅在全行業鳳毛麟角,更是該市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人們稱吳元全為中國玉器的“雙子星”,榮譽背后,浸透著他30多年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奮斗的汗水。
     
    “勤,就是干什么事勤勤快快,勤勤懇懇:恒,就是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活,就是學知識要靈活;為人處事要活一點;實,就是對人要誠懇,實實在在:”吳元全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勤、恒、活、實”,這四個字也是他的座右銘。
      
    在青少年時期,吳元全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由于字寫得好,同時又酷愛美術,當時學校出板報、畫報頭、刻蠟版都讓他干。但出身不好,考大學是沒有指望的,吳元全開始潛心學畫以備日后生計之用。
      
    吳元全18歲時,到離家30多里的方城縣修渠,要擔土上四層樓高的大坡。收工后大家伙吃完飯休息了,他卻在幫助炊事員洗碗涮鍋。晚上睡的是地鋪,由于過度勞累,睡地鋪受了風寒,他得了風濕性關節炎。“我出身不好,但咱啥事都好爭氣,啥事都要干到前頭。”
      
    高中畢業后,吳元全仍然練書法,學美術,曾獨自一人跑到鄧縣,流浪賣畫。百貨公司、服務公司、面粉廠,只要能掙錢,需要畫什么他就給畫什么,包括農機站各大隊的拖拉機分布圖也畫。“當時,鄧州所有縣直單位的宣傳畫都是我畫的,一畫就是5年。”
      
    隨著父母年歲漸高,吳元全需要照顧家庭,經朋友介紹到了老家的修鞋社。當時修鞋社基本上不修鞋了,他們把街上的幾個修鞋店改成熱合塑料袋和塑料包裝門市部,做塑料袋上面的商標圖案。“后來,我在那里發展了幾個工藝美術產品,把修鞋社改成了日用品廠。”
      
    在日用品廠,他主導研發的產品有三個,磨花禮品鏡、工藝家具和彩色磨紋禮品面板。這些產品給單位創造了極大的效益,并獲得南陽地區科研成果二等獎,按照當時的政策,吳元全一家人也因此辦了農轉非。
       
    涅槃過后的春天

      
    1985年全國統招,吳元全考入西安美院學習工藝美術設計,師從國畫大師劉文西、劉保申、繪畫功力突飛猛進。
     
    “畢業之后,我主要做企業行政領導,但是,國畫我沒有丟,加之玉雕產品就是工藝美術產品,與繪畫是密切相連的,玉器廠的重要作品我都參與制定題材和設計。”吳元全從此開始了他的多彩生涯。
      
    1998年他在“張衡、張仲景杯“國際詩書畫影比賽中獲優秀獎;《情趣圖》連續多屆被作為河南省花鳥畫觀摩作品,1999年被銀川美術館收藏;2000年,《富貴圖》在世界貨柜人畫展中展出;《拓荒!吩2002年南陽市”兩節一會“著名畫家作品拍賣會上,被拍得最高價,被一外商收藏。
      
    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陽市玉器廠,把南陽玉器廠由生產型企業轉為生產經營型企業,是吳元全20多年廠長生涯中記憶最深的一件事。“原來廠里的銷售是由外貿公司做的,改的時候,阻力很大,我1987年到玉器廠,1989年,我們就率先建立了展廳,開始自我銷售。開始有很多不同意見,認為我是瞎胡整。結果證明,這一著走對了。”吳元全回憶說。
      
    近年來,拓寶玉器公司創出了我國玉石生產加工企業的第一個“中國名牌”,公司的“實用玉制編鐘和編磬的研制和開發”、“玉雕我新工藝研究”、“玉雕深孔加工技術研究”等16個項目先后獲得河南省和南陽市科技成果獎,開發出新產品30余個,其中“實用玉制編鐘和編磬的研制和開發”開創了玉雕史和音樂史的先河,填補了國內空白。
      
    賦予玉石永久生命力
     
    “古代的一些玉器在今天依然是精品,是有藝術價值的文物,而今天的玉器產品也應該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將來也能成為精品。”如何提高玉石產品的藝術生命力,吳元全長期以上持續探索并實踐著。
      
    他認為,一件好的玉器作品首先造型要有藝術感,要賦予作品時代的氣息。其次,是賦予作品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就要求工藝美術大師要具備準確的造型能力和綜合知識以及濃厚的文化功底和藝術修養,才能夠將文化的內涵在設計、雕刻、刀工上表現出來。“當然,可以借鑒其他姊妹藝術的表現手法,要在題材上有所創新,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傳統題材。”
      
    吳元全將自己上藝術理念滲透在他的玉雕創作上,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多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天工獎”和“百花獎”。大型玉雕作品《九龍晷》、《清明上河圖》、《天駒頌》等獲得“陸子岡杯”玉雕評比特別金獎。2009年創作的獨山玉雕《清明上河圖》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報道。
      
    他創作的獨山玉作品《九龍晷》九條盤龍相互纏繞,動態各異,一個日晷圍在中間,寓意深刻。炎黃子孫都龍的傳人,九條盤象征著九九歸一。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河南省人民政府把該作品送給澳門特區政府,受到國內外嘉賓的高度贊揚。
      
    他的作品《臥龍出山》集玉雕、人文、歷史、書法等藝術于一體,取材于發生在南陽的三個最有影響力的歷史故事“徐庶回馬薦諸葛”、“三顧茅廬”及“火燒博望敗夏侯”,三個故事緊緊相連,步步緊扣,刻畫了三國時期曹、劉相爭的一段威武雄壯的歷史畫卷,被中國工藝美術界譽為稀世珍品。
     
    “昔君子比德于玉焉、玉有五德”。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玉文化將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吳元全說,他將把自己的專長,奉獻給玉雕事業,賦予玉石永久的藝術生命力,讓精美的玉石唱出動人的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金銀珠寶業商會網 2011-7-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