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瀏覽信息

王藍田:捏泥咕咕是我一生最開心的事

2013/6/25 16:09:35 點擊數: 【字體:

生活在河南浚縣一帶的人小時候最愛不釋手的玩具是泥咕咕,這是他們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每年廟會上,大人們都會揣上幾個泥咕咕作為給孩子們的禮物,而孩子們則會興高采烈地吹起泥咕咕,發出一陣陣或清脆或低沉的聲音。今年的浚縣古廟會上,泥咕咕依然熱銷,但在這一片熱鬧聲中,老藝人王藍田卻留下捏了一輩子的泥咕咕悄然離去了。

和王藍田一樣,河南民間美術學會會長倪寶誠也為泥咕咕的傳承與發展堅守了近30年。在王藍田離世前幾天,倪寶誠總覺得有點兒心神不寧,突然特別想去看望他。當滿頭銀發的倪寶誠一路顛簸地來到浚縣黎陽鎮楊屺屯王藍田的家時,“看見他插著輸氧管,我不安的心才稍稍平靜下來,雖然他身體不好,但是只要看見他還有一口氣在,我心里就覺得踏實。”讓倪寶誠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相見竟然成了永別,靠著泥咕咕活了一輩子的王藍田老人不久就去世了。讓老人臨終前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傾注一生心血的泥咕咕已由兒子王學鋒繼承。

小時候的“家庭作業”

對楊屺屯人來說,不同的時代,泥咕咕對他們的意義也不同,有時是一種愛好,有時則是他們賴以活命的依靠。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村里出過不少捏泥咕咕的高人,作品也各有特色:王廷良以捏戲曲人物見長,造型古拙厚重;王藍田注重趣味性,作品形態生動精致;李永連的作品以夸張、豪放著稱;侯全德則注重造型變化,以新奇見長。王藍田一生癡愛泥咕咕,據家人回憶,老人已85歲高齡時,仍然每天都要捏些泥咕咕,對他來說,這是天底下最開心、最有趣的事。因為從未間斷制作泥咕咕,他的雙手到老還是那樣靈巧,一團黃泥、一根細竿,不到5分鐘,一只猴子就躍上了馬背。

王藍田生于1922年,六七歲時就開始捏泥咕咕,那時他爺爺像布置家庭作業一樣,規定家里的小孩子每人每天要捏50個泥咕咕,捏夠數才能出去玩。他家22口人,男的捏泥咕咕,女的繡花織布。他父親弟兄四個,每人面前一塊泥,孩子們都跟著各自的父親干。父親們捏大泥咕咕,孩子們光捏手指肚兒大的小泥咕咕。那會兒大家生活都很艱難,做得再好也賣不上價錢,所以不講究好,只求多,多了才能多賣錢。一家人忙活一冬,等到正月廟會時去賣。當時的廟會人氣很盛,不管捏多少泥咕咕,都能賣完。那時,他們家每天都要往會上擔兩三趟。賣完了泥咕咕,爺爺就主持分錢,小孩兒們也都有份兒,希望他們來年干活更有勁兒。

從10多歲起,王藍田逐漸展現出過人的靈氣和才華,他捏的泥咕咕靈巧生動,很受歡迎。對他來說,捏泥咕咕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兒,他不斷嘗試捏新的東西,看見啥捏啥,喜歡啥捏啥,捏出來就有人喜歡。飛禽走獸、戲劇人物等經過他的手就會變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聽倪寶誠說,王藍田曾經對捏神仙特別犯難,因為不知道他們長啥樣、啥行頭。后來聽戲、聽說書,他就很注意聽里面描繪的神仙長啥樣。呂洞賓是“天子寶劍在他身,柳枝是他跟班人”,然后他就琢磨著捏了個老道,背把劍;“身穿八卦衣,芭蕉扇提手里。黃騰騰的風,呼啦啦的雨……”有這幾句詞,他手中的漢鐘離也變得活靈活現起來。

靠泥咕咕活下來

過去楊屺屯的日子不好過,因為這里資源比較貧乏。村東是沙土地,再往東七八里都是鹽堿地。但由于這一帶過去是黃河故道,所以地下多的是沉淀下的膠泥,村里大多數人家都靠捏泥咕咕去廟會上賣,掙點兒錢貼補家用。

據王藍田的親人回憶,他們一家子最難的時候是靠著泥咕咕才活了下來,那是上世紀40年代的事。當時家里沒吃的,王藍田的母親只能拿樹葉、紅薯葉做飯。要活命,只有一條路——挑泥咕咕去外地換糧食。于是,當時二十來歲的王藍田成了全家的依靠。那時整個豫北都受災,要走到山西、山東才能換到糧食。王藍田每次出門都挑上滿滿的一擔泥咕咕。走到沒受災的地面拿泥咕咕換饃、花生或者玉米棒,只要是吃的,什么都換。等一擔子泥咕咕換得差不多了,王藍田就往回返,把換來的吃食挑回家,全家人就靠這活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廟會被視為封建迷信活動,但為了生計,楊屺屯人并沒有停手。文化大革命時,泥咕咕被當做“四舊”全被收走了。但是村里的地打不出更多的糧食,不捏點兒泥咕咕,很多人家吃不飽肚子,所以大家背地里還捏,捏好了就用架子車拉到外地去賣。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政府開始重視民間文化的保護,泥咕咕時來運轉,逐漸興盛起來。1984年,河南省工藝美術總公司派人到楊屺屯,讓村支書幫著收集老藝人們的作品,并從中選一個人到鄭州去做表演。王藍田送了一件活頭獅子,最終被選中,由鄉里派人將他一路送到鄭州,又從鄭州被送到北京參加展演。過去養家糊口的營生一下子成了藝術,他也從一個普通農民成了眾人矚目的民間藝術家。后來,他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倪寶誠與王藍田相識相知30年都是因為泥咕咕,“他從泥里來,與泥土相伴了一輩子,又回到泥土中去。”失去摯友的悲痛還未平息,倪寶誠已開始擔憂起泥咕咕的未來。“過去孩子們玩具種類很少,能在廟會上買上個泥咕咕就樂得不得了。但是現在兒童玩具市場發展很快,各種玩具應有盡有,泥咕咕市場必然會出現萎縮,市場的萎縮最終會引發從業人員的流失。”據介紹,楊屺屯有上千戶人家,人口在5000人左右,過去幾乎家家生產泥咕咕,而現在整個村子常年捏制泥咕咕的僅有王藍田和宋學海這兩家了。(杜潔芳)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網(2010-07-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