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運之象文峰塔
2012/4/11 16:33:0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東漢時,隨著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帶來了一種新的建筑形式——塔。塔,原稱窣屠婆(梵文音譯),也叫塔婆、浮屠、浮圖等等。塔即“塔婆”的省音字。塔,本來是高僧圓寂后埋藏佛骨舍利子的,其形象最初是狀似饅頭的半球體,頂上安一塔剎。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塔很快在全國遍地開花,并與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與文化結(jié)合起來,式樣千變?nèi)f化,樓閣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剛寶座式等等,不一而足;其用材則木、石、磚、琉璃、銅鐵等等,豐富多彩。而14世紀開始,隨著風(fēng)水學(xué)說的盛行,塔進一步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作用與價值被大大延伸,全國各地大建一種名為文峰塔的風(fēng)水塔,以致幾乎遍及每一個城、鄉(xiāng),在佛塔之外別開一枝,成為文化與建筑史上的一道獨特景觀。
文峰塔別名甚多,亦稱文筆塔、文英塔、文成塔、文光塔、文星塔、文風(fēng)塔、文通塔、興文塔、崇文塔、起元塔、三元塔、聚星塔等,大多帶一“文”字,即使不帶“文”字,其意思也都和“文”有關(guān)。它的建造,目的也是一個“文”字,即興文運、昌科舉,以為文運之象。而文運之所以不興,人們又往往歸于當(dāng)?shù)仫L(fēng)水的缺陷。而塔,則被認為可填補當(dāng)?shù)卦陲L(fēng)水上的空缺,謂之補地氣。因此文峰塔的選址,便與風(fēng)水學(xué)說緊密相關(guān)。據(jù)《相宅經(jīng)纂》卷二《文筆高塔方位》云:“凡都、省、府、州、縣、鄉(xiāng)、村,文人不利、不發(fā)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擇其吉地,立一文筆尖峰,只要高過別山,即發(fā)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筆,或于平地建高塔,皆為文筆峰。” 所以,文峰塔的建造方位常在城市或村鎮(zhèn)的東偏北、東南、南偏東、南偏西,亦即甲、巽、丙、丁等四個方向上。而文峰塔建得最多的,還是巽位,即東南方向,誠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筑史》中所說:“遂幾成為每一縣城東南方所必有之點綴矣。”之所以選擇巽位,是因為堪輿家認為巽位是最吉利的方向,宜文筆(宜造文筆峰),主文運。《易傳》云:“巽為風(fēng)”,“風(fēng)既相隨,無物不順”。而且巽位處于東方震位與南方離位之間,即雷與火之間,自然寓含著興旺之意。例如浙江建德新葉村的祖先自認為文運不佳,就選擇在村的東南巽位洼地上建造了一座名為“博云”的文峰塔,以求村中葉氏族人多中科舉進入仕途。
文峰塔的建造位置,則依據(jù)城鎮(zhèn)周圍情況、四周形勢而定。或矗立在平地,或挺秀于山巔,或依偎在海濱,或鎮(zhèn)守于江畔,如倚天之劍,直刺云霄,為天地增輝,為山川添色,成一邑之標志。南北大地,遂在在可見文峰塔的身影。文峰塔的分布,以南方為主,北方次之,東北及西北地區(qū)數(shù)量最少。建文峰塔以江蘇、江西、云南、貴州、河南、安徽、福建、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山東、山西等地為多,其中又以前四省為最多。
文峰塔的造型,亦是多姿多彩,樓閣式、密檐式、喇嘛式……再加上每個地方都變化出自己的特色,真是百花齊放,春蘭秋菊,各擅勝場了。當(dāng)然,百花園里也有主角,那就是樓閣式塔。由于佛塔在中國有很長的建造歷史,文峰塔常模仿佛塔的式樣建造。塔的平面形式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尤以六角形、八角形為多。塔的層數(shù)取單數(shù),從3層到13層不等。因為塔的層數(shù)不同,高低也不同,低的僅8米左右,高的可達80余米。塔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空筒式、壁內(nèi)折上式、壁邊折上式等。此外,由于明清時期制磚業(yè)鼎盛,而磚材又操作方便、運用靈活,可隨意砌出各仿木部件,還可做出各種花飾,且價格便宜,堅固耐久,因此文峰塔又以磚塔為多。
文峰塔臺基常用石作,特別是南方。因南方潮濕多雨,做石臺基可防雨水侵入塔身。因塔以樓閣式為主,每層塔身也就多仿樓閣而作。梁、枋、柱、斗栱、門窗、出檐平座等,皆模仿木構(gòu)建筑,而且模仿得非常精致細膩,還出現(xiàn)了掛落、垂蓮柱等結(jié)構(gòu),裝飾花紋也特別多。以浙江省溫嶺市新河文筆塔為例。新河文筆塔為樓閣式磚塔,五層六角形,中空,高約12.5米,塔身寬度由下而上逐層遞減,全塔輪廓,颯爽玲瓏。臺基為石質(zhì)須彌座。底層塔徑約1.5米。臺基與底層塔身之間開塔門,塔門拱形,高1.37米,寬0.55米。其他各層每層每面開券門一扇,第五層北向有匾額一方,題“天開文運”4字,楷書,黃底黑字。塔身各層以菱角牙子疊澀出檐。塔頂六角攢尖,飛檐翹角,如鳳翥龍翔。覆筒瓦,以葫蘆覆缽結(jié)頂。塔的裝飾基本上模仿木建筑,非常逼真。除底層外,塔的每一層都做出額枋、倚柱、欄桿。枋下飾精細的雀替。倚柱柱頭施斗栱,圓櫨斗上則出纖瘦花俏的象鼻昂作裝飾。
文峰塔作為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厣鐣顬殛P(guān)注的一種建筑,在裝飾上亦頗為用心。石臺基是裝飾的重點部位。裝飾手法多樣,或線刻,或淺浮雕,或高浮雕,或半圓雕,或圓雕,層次分明,精美工致。其內(nèi)容不僅包括佛像、金剛、力士、護法天王等宗教題材,也出現(xiàn)了長壽鹿、靈芝草、騰龍飛鳳、走獅麒麟、魚躍龍門、八仙過海、狀元及第、魁星點斗等民間傳統(tǒng)祈福題材。塔門、塔窗等也常鏤以各種精細的花紋。
門龕之內(nèi),常有浮雕人像。塔門、塔窗的形象則或方或弧 ,或如圭角,或如火焰,使塔的立面更加美觀,富于變化。檐角下又懸風(fēng)鈴,風(fēng)起時,鈴聲清越,余音繚繞,更是情致盎然了。
文字也是塔上的重要裝飾,主要有塔匾、橫額與對聯(lián)。塔匾通常寫有塔名,橫額與對聯(lián)則寫吉祥或歌頌的詞句。如湖北五峰興文塔,塔門上鐫“興文塔”三字,門左右刻“云梯直上欣題雁,天闕遙開穩(wěn)步鰲”聯(lián)。廣東潮陽文光塔塔門上書“文光塔”三字,兩旁聯(lián)日:“千秋文筆振金石,百丈光芒貫斗牛”。 橫額則或“彩筆生花”,或“文筆聳秀”,或“天開文運”,或“貴相騰祥”……把乞求文運昌盛的心愿細細道來。匾額與對聯(lián)往往請名家書寫,字體或端莊或嫵媚,或渾厚深沉,或瀟灑靈動,如塔之明眸,顧盼有情。
文峰塔的興廢是事關(guān)地方文風(fēng)的大事,必然引起地方官員與士紳的關(guān)注和重視。塔的興建,往往由地方官員士紳發(fā)起和完成。如上述之新河文筆塔,就由當(dāng)?shù)氐目官撩麑堅獎姿ā堅獎祝睹魇贰酚袀鳎远级街率恕Km是武將,但頗有儒將風(fēng)范,雅好讀書,15歲中秀才,致仕后種竹養(yǎng)魚,自號逍遙道人,于萬歷年間創(chuàng)建此塔。文筆塔如今位于新河中學(xué)校園內(nèi),在學(xué)子朗朗書聲中追古思今,令人感慨。而縣官、知府作為一縣一州之父母,通顯一邦、彰揚一邑,是其必不可少的職責(zé)。修建培風(fēng)脈、紀地靈、壯人文、正風(fēng)俗的文峰塔,自然便被看作為民辦事、為地方造福的德政。文峰塔的修建,就往往由縣官、知府促成,如海南萬寧東山塔、浙江平陽文塔、浙江臨海巾山雙塔、河南許昌文峰塔等等。
伴隨著文峰塔的,常有種種美麗的民間傳說,平添許多世俗人情之味。廣東海康古為雷州,傳說明萬歷年間,雷州有位官員認為府城需建塔興文風(fēng),發(fā)展地方文化,于是便動員力量興建。挖掘地基時,挖出三只蛇膽,認為是“三元”,有“三元及第”的祥瑞之兆,就高高興興地把塔命名為“三元啟秀”。而河南寶豐文峰塔,則有金雞的傳說。人說文峰塔是一座寶塔,內(nèi)有金雞娃和金母雞。如果用小石頭輕輕敲擊塔身,貼著耳朵聽,就能聽到金雞娃和金母雞的叫聲。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神。有些好逸惡勞之徒就打上了金雞的主意,夢想捉住金雞發(fā)橫財,但捉了多年,都捉不到。后來,有個叫姬發(fā)財?shù)娜耍米≡谒浇挠欣麠l件,每到傍晚、早晨和中午金雞出來玩耍之時,便手持長鞭出現(xiàn)在塔身前后,伺機下手。一天早晨,他果然遇到金母雞帶著一群金雞娃在塔邊玩耍,便悄悄接近雞群,抽死了一只金雞娃。可他的腿也被憤怒的金母雞啄傷了,回家后,傷口漸漸成了毒瘡,久治不愈。直到他把賣金雞的錢全花光了,才治好了毒瘡。從此以后,再也沒人敢打金雞的主意了。
聳拔挺秀的文峰塔,以漂亮的豎直線打破了橫平的城鎮(zhèn)傳統(tǒng)建筑格局,如平地波瀾,豐富了城鎮(zhèn)天際輪廓線。文峰塔本身就富于藝術(shù)的美感,又往往與自然山水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修景、造景、添景,彌補山川形勢之不足,遂從建造那一天起,就成為一地之標志性景觀和游覽勝地。
城鎮(zhèn)景觀中,常可見以“塔”為名的。如“平林塔影”、“文峰插云”、“寶塔云煙”、“塔光夕照”等等。遠觀寶塔,凌云摩霄,指星畫斗,裝點河山。登臨寶塔,則或峰巒起伏,云煙繚繞;或千里綠疇,平林漠漠;或街市繁華,無數(shù)人家;或船帆點點,海天一色;或塔影倒映,如筆蘸墨;或日出云蒸,日落霞蔚……異地異域,四時四季,景色變幻。如詩如畫的風(fēng)景也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留下許多名句佳作,為人文添色,如“鴉攢雙塔暮,楓冷一江秋”,“碧浪湖心塔影長,道場山腳野花香”, “四面煙云空依傍,一城樓廓認高低”,“峰前塔影凌秋漢,山外鐘聲隔暮云”等等。
如今,歷史煙云漸漸散去,伴隨科舉制度與風(fēng)水思想而生的文峰塔,當(dāng)年的淵源已被淡忘。人們更多地把它當(dāng)做家鄉(xiāng)的標志,游觀的景點。且讓我們重新啟讀,以作備忘吧。(原標題:文運之象文峰塔)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