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與火的千年錘煉
見到一座座煙囪,便知道神垕古鎮到了, 感到了道路的起伏,似乎也感到了窯爐的火溫。神垕鎮可以說由瓷而生,也因瓷而延續幾千年,更因鈞瓷而名揚天下。神垕鎮位于禹州市西南部,鎮內山嶺起伏,群山環抱。上天給了神垕逼仄的空間,但也給了神垕豐富的資源。大自然的豐盈和虧欠,都成了神垕創造財富的動力。從夏商時期的夾沙紅陶、篦紋灰陶,秦漢時期的陶器到唐代的高溫花瓷、北宋的鈞瓷,一直到今天,這生生不息的窯火成為一種深入到神垕的精神血脈之中的記憶。那一座座煙囪,便成了神垕鎮不是標志的標志。
這座活著的古鎮在今天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一進入古鎮,便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味道。起伏的道路兩側醒目的鈞瓷燈柱,已經讓人領略到鈞都的氛圍。一路行來,火一般熱烈的鳳凰雕塑、色彩繽紛的鈞瓷碎片鋪設的文化墻等,無不凸顯著神垕最令人流連的風景——鈞瓷,這也成為神垕古鎮豐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神垕因瓷而名,垕,在字典中這樣解釋:神垕,地名,在河南。仿佛“曌”為武則天而設,“垕”便成為這片神奇土地的專稱。神垕也因土而留下了種種有趣的傳說。
相傳,宋時有人把神后鈞瓷送往汴京。宋徽宗一見,喜不自勝,玩味再三,連稱:“絕妙,奇珍!”忙問產于何地,侍臣奉告產于神后。徽宗說:“神后出此珍寶,應以土為上。”遂提筆在“后”上加了一個土字,因此,神后就變成了“神■”。南宋高宗登基后,認為把山下的土捧到頭頂上,以土壓人不好,于是又把土字搬到下邊改為“神垕”。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很喜歡鈞瓷,聽了關于“后”字的故事,認為把土捧到頭上以土壓人固然不好,但踩在腳下也可惜,不如背起來好,這樣又成了“神垢”。還有一說,后字原為“垕”,明穆宗朱載垕即位,為避諱,便將“垕”字的土旁去掉。到清朝恢復原名,又寫成“神垕”。今天,依然沿襲“神垕”的寫法。這只是關于神垕的傳說,在今天聽來也頗有趣,實是道出了神垕與土的不解之緣。因著土與火的關系,神垕的瓷業蓬勃發展,尤其是鈞瓷,開創了顏色釉的先河,創造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絕妙,被作為北宋的御用珍品,成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神垕也因為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和窯工的勤勞智慧而成為北方最大的陶瓷生產和集散中心。一直到今天,陶瓷依然是神垕的經濟支柱,而鈞瓷更成為神垕千年古鎮的一張無可替代的名片,鈞瓷文化也成為神垕古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來到神垕,便不由要體驗一下這泥土與爐火的神奇與美妙,領略一下鈞瓷給人們帶來的心靈愉悅。
與其他瓷種相比,鈞瓷以神奇的窯變傳承千年依然獨樹一幟。在今天更是脫穎而出,頻頻作為國禮,走出國門。而鈞瓷企業的發展,更是蓬勃如火。隨著神垕古鎮今天的巨變,鈞瓷企業也正實現著手工作坊向規范企業的脫胎換骨。如今走進一家鈞瓷企業,不僅是欣賞一件鈞瓷作品。展廳里,鈞瓷作品琳瑯滿目;院落中,鈞瓷窯爐仿真展示;長廊里,鈞瓷技藝千年傳承;制作間,抓把泥在輪盤上過把癮……這就是神垕的切身體驗,在對鈞瓷文化的體味中,體味這座彌漫著土與火的氣息的古鎮。
古鎮老街的生生不息
因著土與火的關系,神垕的歷史也由此展開。曾經繁華喧鬧的神垕老街,也同樣是隨著神垕瓷業的發展而形成的。神垕老街,位于神垕鎮城區南側,俗稱“七里長街”,故址原是騶虞河西岸的五個古老村莊。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盛,五個村莊逐漸連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神垕鎮。神垕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和紅石橋、關爺廟兩個行政街道組成。如今的老街,基本保持著原來的格局。雖說老街兩側建筑和老宅幾近破敗,但基本上體現了清末、民國初年的歷史風貌,具有濃郁的中原傳統文化特色。以瑞獸命名的騶虞河從東向西穿過老街,而騶虞橋則連接著東西兩寨。跨過騶虞橋便進入老街西寨天寶寨。騶虞在神垕人的心目中可是個神獸。相傳,明朝周定王朱橚,曾在此獲騶虞獸,并獻于朱元璋。發現神獸,應該也有神佑的意思,因而,騶虞似乎是神垕的保護神了。神垕的傳說很多,在傳說中去感受這座城鎮,也別有一番滋味。
不過老街不是傳說,走進老街,觸摸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它記載著這個因瓷而興的城鎮的榮光。位于神垕鎮老街中心的伯靈翁廟,是神垕鈞瓷文化的象征性古典建筑,俗稱“瓷祖廟”,當地群眾又叫“窯神廟”。據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該廟創建的年代當在唐朝之前。1986年被河南省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建筑結構有窯神殿、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門。目前僅存花戲樓,戲樓與山門合二為一,上為舞臺,下為門洞,山門外建一間抱廈,設計精巧。花戲樓的建筑更是雕梁畫棟,精巧別致,其雕刻藝術之精,在省內的古典建筑中尚不多見,其建筑風格,為研究明清建筑藝術及其風格演變,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可以想見,因供奉著窯神,對于一個以瓷興鎮的地方,這里既是祭拜的神圣地方,也是廟會的熱鬧場所。有廟的地方就有戲臺。據說,廟里原有一個戲臺,為晉商所建。當地窯工為了看戲,常常和晉商發生爭端。為此,窯工就搭建了自己的戲臺。為了養活劇團,每個窯口每天義務貢獻劇團一坨泥,劇團也因此被稱為“一把泥劇團”。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一把泥劇團”還以自己的形式存在著,這不能不說是神垕的特色。
老街曾是神垕最繁華的街道。短短的幾百米內,神垕的行政、經濟中心便集中于此。伯靈翁廟位于老街的中心,往東不遠處,就是晉商建起的一個個商號。這里有義泰昌商號,為清朝代姓晉商所建,是一個以陶瓷和錢莊為一體的綜合性商號;這里還有義興公商號,是茹姓晉商的商號。老街兩邊的建筑和義興公商號頗像,均依地勢而建,高門臺,筒子房,多為一進三的宅院。臨街是門面,做生意,搞經營;中間住人,是生活起居場所;后邊是作坊,建窯,燒瓷器,最深可達近百米,群眾稱之為“三合一宅院”。晉商的聚集,也反映出神垕昔日的輝煌。
活著的古鎮再現生機
如今的神垕古鎮,人們在踏尋古跡的同時,更體驗著今天的繁鬧。每星期二的古玩市場,早已聲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地淘寶的人們;一家家鈞瓷企業,大大小小的鈞瓷窯口,巷子再深,也同樣吸引著為鈞瓷著迷的人們;神垕老街,也在幽深的歷史深處,重新回到現代人的視野之中……神垕古鎮的開發建設,被列入了議事日程。
2008年5月,市委書記毛萬春來到神垕,就神垕的開發建設開展專題調研;
2008年11月,禹州市因鈞瓷被定為全省八大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神垕鎮成了鈞瓷文化旅游試驗區的核心和載體;
2009年5月,許昌市提出了“旅游立市”戰略,神垕鎮作為鈞瓷之都、歷史文化名鎮,其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成為我市旅游立市戰略中的重要篇章。作為許昌旅游業打造的三張名片,神垕古鎮之行將成為一個別具風格的、以古鎮風情和鈞瓷魅力為內容的體驗之旅。
如何做好這篇重頭文章,使古老的神垕邁出嶄新的一步?
從2008年5月開始,神垕已經開始了變化。一次次來到神垕,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路拓寬了,路燈著了新裝,作為神垕標志的雕塑火鳳凰立起來了,以鈞瓷碎片裝飾的文化墻建起來了……
而作為神垕歷史的見證,神垕古鎮體驗之旅的必由之路,老街有了更為深入的變化。作為鈞瓷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神垕靈魂的伯靈翁廟開始了修繕;作為神垕古鎮商業繁榮標志的義興公商號修復即將完工; 騶虞橋和寨樓修復工程已經完成……
神垕古鎮最為亮麗的鈞瓷,更是成為古鎮開發建設的神來之筆。一些鈞瓷企業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破蛹化蝶般的蛻變,鈞瓷企業不僅是鈞瓷的生產企業,而且是鈞瓷文化的展示企業,它們 “一窯一品”,以其獨具的旅游資源,正在成為神垕鎮最具個性的魅力景點。
在不知不覺中,神垕的變化已經出乎了我們的意料。不過,這些變化只是神垕巨變框架中的一個個步驟。對神垕鎮黨委書記趙憲領的采訪,讓我們對神垕鎮的變化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趙書記告訴記者:“這次神垕鎮的開發建設始于一年前。為了使神垕鎮的發展既能體現古鎮風貌,還原古鎮歷史,又能體現今天的時代特點,我們非常慎重,主要圍繞神垕鎮鈞瓷文化的唯一性和古鎮的原真性做文章。為了使神垕古鎮的開發具有連續性,保持一致性,我們專門請國內權威專家作了《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策劃設計方案》,現在已經編制完成并通過評審。一年多的時間內,我們謀劃了“兩園兩街一河”項目工程。“兩園”即規劃建設中的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和鎮北部的陶瓷工業園,“兩街”即神垕古鎮老街和與建業集團合作的鈞瓷文化街項目,“一河”即驟虞河,將按照規劃設計建設成神垕鎮的景觀河。同時,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南水北調神垕專線、地下供水管網、排污管網、省線S236穿鎮工程、禹神快速通道等關系長遠的重點工程項目。這些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將為神垕古鎮的開發建設提供全面而強有力的支撐。
這些是我們在神垕之旅中所體驗不到的。正如神垕鎮黨委書記趙憲領所講,是省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注,才使神垕的發展有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和平臺,也才使神垕鎮的一班人能在這個舞臺上大施拳腳,為神垕的明天謀劃出新的遠景。
正在發生的變化,正在神垕開發的規劃框架中進行著。也許不遠的將來,人們踏上神垕這片古老而嶄新的土地,神垕會以其獨特的風情,重新帶給你古老而親切的感覺,繁鬧而幽深的味道,淡淡如水卻又神奇如窯變般的視覺享受。(原標題:神垕古鎮:在體驗中感受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