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三朝公主清修地禪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

2013/7/9 14:27:18 點擊數: 【字體:


    “三朝公主清修地禪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之一 “三朝公主”蓮座爭傳貝葉音  
 
  嵩山靈脈有山之首、山之腰、山之尾,山之尾即為西隅子晉峰、望都峰。二峰下臥永泰寺,寺背倚二峰,又銜大河,傍少林,攬群山起舞,匯林濤作歌,北魏始建,歷千年風雨。皇家三位公主出家于此的史實,給這方凈土平凡的紅墻綠瓦平添了一層神秘而尊貴的面紗。

  3月12日,氣溫陡降10攝氏度。山寺春雪,落地即化,雪花繁密地飛舞是大自然不經意的奢華。我借了寺里小姑娘四件衣服,穿成個大蘿卜,坐在火爐邊打瞌睡。游客還是不少,一南方來的旅游團,一團人都興奮得不行,多半是因為雪。

  永泰寺如同所有的古建筑,看客們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用市場經濟度量,它最大的賣點仍是公主出家。三朝公主為什么出家?出家為什么會選在此處?出家后生活如何?

  清人顧嗣立有一首《永泰寺》,寫道:公主乘云去,白云滿空山。松風吹秋月,夜夜鳴佩環。飄渺皇姑塔,隱見非人間。御寒滴嵐翠,池荒草徑閑。宵來小雨過,飛鳥鳴關關。  
 
  看這樣的東西總是讓我不滿足,前人提供給我們的總是這樣的東西。他只說意境,不講細節。我不知道公主們怎樣食宿修行,有無侍女?和宮廷還聯絡嗎?她們對當時的輿論有何微妙影響?會不會引領當時的時尚?
 
  這是中國道貌岸然的文學觀始然。比如玄奘,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遠行者,他途經十幾個國家歷時十六年,他和希羅多德一樣極其好奇,但沒有后者史學家的細致感,玄奘不告訴我們他怎樣旅行住宿,如何支付費用,當他凱旋,太宗問起印度的情況,這位法師只愿談論佛教。

  西方史學家認為“一只鞋子能傳達出比一座大教堂更多的信息”,看重細節的力量。在春雪中我游走山寺,希望附麗于民間傳說中的一口井、一棵樹、一片石,或者一個洞、一面山坡,能和有限的史料與碑刻、石碣一起成為復原場景的細節。因為在詩文情感與地理相結合之外,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宗教思想、民間傳說等思想文化與地理的結合,也是珍貴的地理財富,無疑增加了大地的文化含量。

  “尼僧鼻祖”明練榮華棄若無

  在永泰寺出家的第一個公主是轉運公主,關于她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北魏時期,佛教在中國盛極一時,皇宮內崇佛之風日盛,文成帝之女轉運公主信佛極誠,禮佛修道志堅不移,身在京都,不便修行,便在嵩山望都峰前建庵禮佛。嵩山作為帝都洛陽的后花園,兩地直線距離70公里,宮廷與佛門似近還遠。

  現在,轉運公主只是在皇姑樓里留下一尊娟秀而缺乏個性特征的塑像,她是美好與虔誠的,除此之外我們不知道更多的。繼她之后在此出家的明練公主可是大大有名,值得大書特書。

  明練,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女兒,出家后,法號總持,拜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為師,和道育、道副、慧可為達摩四大弟子。

  公主出家,波折重重。第一個難題是達摩堅持不收,說:我傳法一字無有,全靠自己去悟。不著書、不講法,不立文字,也不講經說法,主張專一坐禪。就是盤膝靜坐,要在思想深處苦心練意,閉門思過,自我修養,一切不亂而入定。皇上(梁武帝)信的是小乘佛教,與我傳的大乘教無緣分,若在此修煉,怕引起皇上不滿,我不能收你為徒。

  明練心意已決,并請比少林寺開寺早四百二十四年的法王寺的釋宏德法師講情,才被收納。

  第二個難題是明練要住在什么地方?

  達摩說:我賜你法名道跡,法號總持。你是個女的,跟師兄們一起生活起居不方便。就住轉運庵,那是北魏文成帝之女轉運公主修煉處,現更名轉運庵。你是我唯一的女弟子,今后要精研佛法,按佛門規矩,僧徒每天要拜師尊,你住庵里,離少林寺尚有一段距離,每天朝拜很不方便,你回去將大門坐東向西,朝著少林寺方向就行了,這樣你可以在庵里朝拜我。

  明練說,多謝師尊關照。

  明練庵是用圓木、麥秸稈泥土搭成,門前野花遍地,周圍芳草如茵。庵后望都峰與子晉峰綠樹蔥蘢。明練蔬食粥飯,專注清修。

  梁武帝并不放心,派資政殿御史召她回宮,明練打坐在麥秸稈編制的蓮花座上,打了個漂亮手印,說:“我意已決,永不還家。”禪宗法門的修煉是戒、定、慧,要戒除一切不好念頭,包括邪念、雜念、意念,定要坐禪不亂,排除一切干擾修身養性,慧要通過修煉開功開悟,看到萬事萬物構成的因果關系。

  明練修煉的成就,達摩作過評價。據宋代《景德傳燈錄》和《五燈會元》所記,達摩在少林寺9年以后想回印度,把四大弟子叫來,要他們講講各自的心得體會。四人講完后,達摩評點道:道副得的是我的皮,總持得的是我的肉,道育得的是我的骨,慧可得的是我的髓。

  明練生卒不詳,其圓寂后,在子晉峰下建造墓塔,塔碑為赭詢望所寫。尼總持是佛教禪宗第一女僧,因明練得名的明練寺,是佛教禪宗第一女寺即尼僧祖庭。

  “深山無事,惟聞異域,曾一朵蓮開。一鶴西去,荒涼千載,又一葦西來。

  皇兄尼妹,如今俱杳,生意剩屐齒蒼苔。古寺翻新,禪心如舊,云樹兩悠哉。”

  “建剎開山”永泰出家成不朽

  永泰公主出家是佛教禪宗中一件大大有名的事。明代費必興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記》稱,永泰公主出家為尼和達摩面壁、慧可斷臂得法同為佛教禪宗中三件大事,可與“五葉敷榮,千花競秀與三花之樹、五衢之禾相輝應”的千古不朽之事。

  話講得鄭重,寺院內外又遍布與永泰有關聯的遺跡,說永泰公主的出現是永泰寺走向大發展的一個拐點,一點也不過分。

  現在永泰寺山門的楹聯:山前古寺精秀佛陀濟世,門內香煙繚繞永泰祝發。皇姑樓的楹聯是:公主乘云列仙境,永泰跏趺鳴佩環。再看一副寺內的嵌名聯:永不還宮,苦口婆心弘佛旨。泰然削發,晨鐘暮鼓度凡人。是人名也是寺名,永泰公主把永泰寺人格化了,寺與人同,歷史悠遠,身世高貴,身如菩提,心是明鏡,不染塵埃。徘徊寺中,你會反復摹想永泰如孤鴻野鶴般的翩然身影,一代公主,為什么出家?又為什么在此地出家?出家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孝明帝元詡的妹妹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為尼”。一代公主遁入佛門的原因何在?記者綜合有關史料,應當是為獻身佛法而奉敕出家,也有深宮避禍的成分。

  南北朝佛事大盛,皇室中人出家侍佛者絕非孤例。北周皇后10人全部信佛,其中出俗為尼者6位,這是個很令人驚詫的數字,這是永泰出家的大背景。永泰的父親宣武帝和哥哥孝明帝在洛陽的后花園嵩山都有離宮,永泰隨父兄到此,被其優美環境和寧靜的寺院生活吸引,萌發出家意愿是很自然的事情。為滿足妹妹的心愿,孝明帝詔令為妹妹敕建該寺,并允許她“兼度庶女等百有人”為尼。永泰擁有“發執照”的權力,可以大收門徒,從此佛法弘揚。

  民間盛傳,她出家后起居由宮女侍奉,吃宮里的“財政撥款”,連日用品包括胭脂粉,都是宮里“福利發放”。永泰公主也很大方,經常把用不完的錢糧搞賑濟,扶貧濟困獻愛心,因此贏得嵩山廣大僧俗的一致愛戴。

  至于深宮避禍,當地群眾演繹出永泰公主的母親是邪惡的西宮娘娘,她變著法整治東宮娘娘,后來握住大權不放,變著法整治公主的皇兄,永泰公主和老媽有代溝,看不上她的大奸小壞,又沒法子,就出了家。

  這個故事編得曲折復雜,還把永泰寺和太子溝纏繞在一起,差不多是“武則天和她的兒子們的故事”的北魏版加上電影《小花》的古代版。故事里的永泰像個愛國熱血青年和“妹妹找哥淚花流”的幼稚少女的混合物。附會于民間傳說中的永泰公主和真相又差了多遠呢?

  公主出家為什么選擇在這里?3月11日,記者采訪了有“登封第一嘴”之稱的李振忠。李先生75歲,講話有共鳴音,有成為名嘴的天然條件。他說,嵩山是北魏京都洛陽的后花園,會善寺是公主的祖父孝文帝敕建的,嵩岳寺是公主的父親宣武帝的離宮,法王寺和公主的哥哥孝明帝極有淵源,在這三所寺院之間建寺,而且此處原就是尼僧祖庭,也有公主出家,很合適。

  古井清影胭脂多少染山川 
 
  寺里西墻角有一口公主井,石板井臺,井口開鑿在一塊不方不圓的石板上,轆轤井粗麻井繩,舊木桶,葫蘆水瓢,往下望,井深10多米,井壁生滿幾厘米厚的青綠苔蘚,井底清水蕩漾,是另一重洞天。這口老井實在有味道,一起采訪的《古都鄭州》的美女記者們嘻嘻哈哈爭相打水。這可不是件容易活兒,將木桶有技巧地放落,眼疾手快地拉出,到得井臺上一桶變一瓢,仍是甘洌清甜。

  自然有傳說。永泰公主出家后,寺院缺少水源,公主和大家伙每日到很遠的山外擔水。這活兒又苦又累,永泰把這當作“煉魔”的必修功課,堅持不輟。感動了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他來到永泰寺對公主說:“苦盡甜來,正果得身。”用禪杖往地上一扎,霎時井水上涌。

  天王殿前的石臼與石磨,相傳也和永泰公主有關。石臼中石杵已失,石臼臼盆深27厘米,盆沿凹凸不平。石磨就是一盤民間使用的大石磨,磨上刻痕磨損得厲害,確是有年頭了。

  這兩件東西是永泰公主作為前公主、現寺內住持,仍能和同志們一起進行“革命大生產”的生動見證。

  登封城西行五公里,有道白沙巖石坡,春夏季節,行人路過山坡,衣服泛出好看的胭脂紅色,因此人們稱這兒是“胭脂坡”。據說永泰公主在寺里修行期間,皇宮里供給她大批胭脂粉,公主的想法是:這些東西,我們出家人自然用不著,要是施舍給民間,富家女子自是不缺,貧女忙勞作還忙不過來,要這些東西沒用。罷,棄了它罷。便將其統統拋撒到山坡上。從此以后……

  依照我的想法,作為一所敕建的皇家寺院,永泰寺得到當時政府的高度支持,享有種種特權,永泰公主作為寺內第一“CEO”,極有背景的操盤手,佛學上的修為不見其高(應該不如明練),但當時寺院規模空前,尼僧至少百余人。她極大地提升了永泰寺的影響和號召力,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尼僧們的地位。

  永泰寺之名始見于唐中宗李顯神龍二年(706年)七月廿五日,嵩岳寺都維那僧道瑩上奏朝廷,說明練寺已整修竣工,“請以永泰為名,特望度僧27人”。自此,明練寺從創建到易名永泰寺,共經歷了185年。自茲以后的1000多年香火傳承中,名字一直沒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佛教導航 2009-04-1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連萬生:黃河守望者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