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三朝公主清修地禪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2)

2013/7/9 14:27:18 點擊數: 【字體:


 
  “三朝公主清修地禪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之二 蓮花燈照永泰終有殿爐香  
 

 。吃拢保叭,我于永泰寺“掛單”,夜宿山寺,靜極,一夜亂夢擾人,想自己還是俗人,難明“無我無人,明心見性”的佛門綸音。

  尼僧一日兩課,晨為加持,晚為懺悔。3月11日的晨課,凌晨3點半,打板驚不醒我這夢中人。3月11日下午5點半,我隨寺內尼僧一同晚課。共3尼,一老居士,兩孩童,和我。晚課一小時。

 。迭c半,天時昏昏,大雄寶殿西邊殿角有暗淡日光燈管,所有佛菩薩面前都燃了三炷香。開始,長篇念誦,起坐跪拜繞殿行走,儀式繁復井然。動作我是依樣畫葫蘆,念誦我一句不會也不懂,只聽懂一句“一切有情皆懺悔”,驚心動魄。兩孩童都是寺里收養的孤兒,男孩呆傻,敲木魚,在復雜的儀式中節拍不亂,極為靈動。女孩妙音不過10歲,記性過人,長達一個小時的念誦她字字清楚。儀式中與我相視時,粲然一笑。

  這一聲佛號,一聲鐘,一聲鼓,一聲木魚,一聲磬,諧音盤旋在宇宙,解開一小顆時間的塵埃,收束了無數世紀的因果。這是星海里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籟……

  滄桑流變千余年尼僧傳法

  中國佛教史上最早的尼僧是東漢時的阿潘,之后數量漸多。西晉建興年間,凈檢在洛陽城西邊建竹林寺,此為中國佛教尼寺之始。建興年間(313—316),她聽到佛法后心有所動,就想出家。當時中原一帶還沒有比丘尼,于是她去求見西域僧人智山。智山說:“尼戒大同小異,不得其法,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從大僧受。”凈檢與另外24人剃發從智山受十戒,并在宮城西門建立竹林寺,作為共同修行之所,以凈檢為師。后來,高僧曇摩竭多建立戒壇,凈檢等四人登壇受戒,正式成為比丘尼。

  之后在洛陽、南京、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等地先后出現尼僧寺院。漫漫歷史長河中,佛教或興或衰,有的尼僧寺院早已蕩然無存,如洛陽竹林寺,早已遺跡難尋。還有些尼僧寺院變為男女僧皆可居住的十方、子孫叢林,如河南郟縣明眼寺。只有永泰寺從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建寺至今,都是由女僧傳法,至今未改。這在永泰寺現存唐及以后的碑碣及史志中都有記載。

  明練、永泰之后,隋文帝楊堅對寺院“重加修復后,又度尼廿一人”,專為皇帝“以崇景福”。這是御用。隋文帝在此還建有大舍利塔一座,這座塔早已不在,同時建的嵩山大法王塔舍利塔卻屹立至今。

  唐代初年,尼僧代代相替。唐太宗貞觀年間即公元629年,因明練寺位居深山,朝廷怕女僧遭受歹人侵擾,敕令把明練寺遷徙到嵩山北麓、距洛陽很近的偃師縣平川地區。唐神龍二年即公元706年,嵩岳寺僧道瑩向朝廷奏道:“聞此故寺依山帶水,形勝幽棲,不假多工,便堪居住,請以永泰為名,特望度僧27人。”將寺院重新遷回故址,恢復舊制,除建有佛殿和尼僧住室外,還增建門樓、浴室、食堂、藏經閣和數座大塔,并鑄造一口2000公斤的大銅鐘。唐中宗李顯又下圣旨從西安、洛陽兩地選配大德名尼50人到永泰寺修行。代宗李豫時期又鑄大鐵鐘一口,鐘身鑄滿銘文,鐘文由崔巨撰文,房集書。到北宋時,此鐘依然完好。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編撰的金石專著《金石錄》中曾記載此鐘。自此,永泰寺“檐宇四繞,回廊復周。風鈴夜警,聲聲流解。”便是到唐武宗“會昌滅法”時,對永泰寺的影響也并不大。永泰寺自三朝公主開始,官方色彩始終濃重。

  五代至北宋時期,永泰寺尼僧傳燈記錄資料很少,但建筑規模仍有擴大。永泰寺現存十余件精美的建筑物石構件便是宋代擴建永泰寺的實物例證。金代,永泰寺增建了一座重要建筑千佛閣,閣上每一塊砌磚的外側面均雕有六龕佛像,多達千塊,故稱千佛閣。此閣今日已毀。

  元代,禪宗在宗法思想影響下,他們的法子、法孫代代相傳,也采用中國封建社會的家族組織形式,少林寺和尚起名,也按世俗依字排輩方法,并預先排定70個字,70字世譜,第一為“福”字,因此有了元代初年的福裕和尚。少林寺的輩數,是從福裕開始排列的。永泰寺歷史上是少林寺下院,地理上與少林寺共處一個完整環境空間,一個是佛教禪宗祖庭,一個是佛教禪宗尼僧祖庭。少林寺使用70字譜后,永泰依從。

  元代,永泰寺有名尼僧是和公與圓公。和公,拜少林寺足庵肅公為師,與少林寺兩任住持古巖就公禪師為師兄弟。

  和公死后,建塔少林寺塔林,現“和公山主之塔”猶存。圓公為永泰院主,死后歸葬少林寺塔林,“永泰院主圓公之塔”保存完好。

  明清永泰寺一直香火不斷。明成化年間,永泰寺又開始修復,郟縣明眼寺僧圓秀來嵩山,見寺院荒涼,泣而嘆言道,真佛祖之地也,今若此。遂開始了艱難的修復工程,修復了總持殿。之后有圓敬在圓秀修復的基礎上持續修復,基本維持了唐宋以來永泰寺的小唐格局。

  道光末年至清朝末期,永泰寺仍有“湛”、“寂”輩尼僧延續香火。1936年后劉敦楨見到的90多歲的老尼就是“寂”字輩的最后一位比丘尼,她的徒弟淳柱,1949年之后仍住寺中,她應該就是記者采訪過的盛清和老人的姑姑。

 。保梗矗鼓暌院,佛教沉寂。

  大志嬋娟屈玉榮舍身建寺

 。保梗梗衬,永泰寺遇到了一個傳奇的女子———屈玉榮,她改變了永泰寺,而永泰寺也改變了她以及她家族的命運。為了永泰寺“恢復性重建”,她投入了上千萬的資金,傾家蕩產,債臺高筑。她的大姐已為此出家為尼。

  3月11日晚課結束,我隨從中年女尼衡成、老居士(大家都喊她“老菩薩”)回偏殿圍爐聊天,這才驚異地發現,衡成出外云游的師父延君———寺里的當家尼姑,竟是屈玉榮的大姐。在寺里住了多年的居士“老菩薩”是屈玉榮的母親。

  屈玉榮,河南新密人。家中9個孩子只有她是文盲,從小受歧視的她長大后卻做成了大生意,掙了錢。記者未采訪到屈玉榮,只見到她云游各處寺院的許多照片:慈眉善目,一樸素極了的中年婦人。難以想象她會有這份心胸、這么大手筆的行動。

 。保梗梗蹦辏吩隆G駱s到少林寺游玩,偶然從當地朋友那里聽到“永泰寺”的名字,便跑來看看:青磚灰瓦黃土墻,天王殿剩了三面墻,大雄寶殿是三間爛磚房,菩薩像在外頭露著,彩色都沒了。唐碑埋在污泥里,被牛、羊踩來踩去。屈玉榮看得心疼,開始想做點好事,修修這個公主出過家的千年古寺。

  然后開始投錢。50萬,加到120萬,再加到200萬。修復古建的工程難度、耗用資金、牽扯精力,大大超過了她的想象。1996年一期工程竣工,修復了山門、天王殿、中佛殿、皇姑樓、圍墻等主體建筑。落成典禮上,省有關部門及登封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前來祝賀,對屈玉榮給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

  錢還在投,廟還在修,屈玉榮自己的錢全砸進去,親戚的錢借遍。親友抱怨:你把我們從富裕戶變成了困難戶。銀行貸款300多萬。屈玉榮進退兩難。非常不情愿地下決心走市場化經營,但是……郭昱慶———屈玉榮的獨子嘆息說:前期就是想著做個善事,根本沒打算市場化運作,不然也不至于這樣被動。就是后來賣門票,我媽也是非常反對。

  郭昱慶,七一年人。也曾是身家百萬的老板,為了母親,廠關了,公司關了,飯店關了,坐騎從公爵王換成小面包,自1999年以后,接手了母親的全部工作。他第一次上山,一看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滿地污水和牲口屎,他的車底盤低,根本過不來,郭昱慶掉頭就走。1999年之后,郭昱慶結束城市生活,真正在山上住下,屈玉榮則四處云游學習。從學習名字開始,如今屈玉榮已能初步讀寫。她還想辦孤兒院,專門收養女孩子。

  屈玉榮的大姐屈玉萍,不放心妹妹屈玉榮,便同母親一起上山照顧她。屈玉萍為寺院修復出了大力,“沒有哪個屋頂沒上去過”。上山幾年對佛教的認識日深,丈夫過世之后,在少林寺二祖庵剃度在永梅師父名下,在安徽九華山正式受戒,出家為尼。

  至于老母親,1993年就過來陪屈玉榮,長期在此,早已以廟為家。

  一座寺院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娑羅花淡功德路誠意無限

  永泰寺大雄寶殿前,有一棵奇異的佛樹———娑羅樹。樹高20多米,我去時片葉皆無,只是枝柯縱橫凌空,氣勢夭矯。想象春深之時,娑羅樹郁郁蒼翠,歷史上一代代尼僧清影跏趺,可是有幾個人能得見彌陀佛呢?千古一悲歌!

  相傳佛祖無憂樹下降生,菩提樹下成佛,娑羅樹下涅?。這棵娑羅樹,據傳是永泰公主于公元521年出家為尼,手捧樹苗,親植于此。

  當時樹苗栽在皇宮五朝門外,不死不生。永泰公主捧著樹苗問佛祖:我放在哪?佛祖說:隨時隨地。公主放在月臺上,活了。五百年長成一把傘。永泰寺老的大雄寶殿曾建在樹下,樹陰蓋頂,老百姓把這樹叫做佛祖的涼傘。

  看圖片,遙想佛樹枝繁葉茂的景致。娑羅樹穗有七葉,花如小塔,花形如豆,白如絨,氣芬芳;芘莶。但登封人不喝。“登封人好大膽,逮住涼水喝兩碗。”每年收花十幾二十斤,施舍給香客。我喝了幾日,味淡得似有若無。

  寺中人講,這個樹能兆吉兇,逢大災之年花事極盛,像預警。

  娑羅樹實在是很美的樹。據《南方周末》報道,夏季,常有嵩山上學武的外國人花個門票錢,到樹下取靜打坐。

  坐于娑羅樹下石凳上,春雪中的寺院無人跡,靜無聲。耳邊廂回響的是《紅樓夢》中惜春判詞———《惜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挨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

  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躲過?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寺后通往山上皇姑洞,有一條蜿蜒在雜樹叢中的小路,長1000多米,寬能容兩人并行,碎石塊摻水泥,這條路叫功德路。是1999年六七月份寺里的上萬信眾用了兩個月自發修建的。

  上萬信眾,最大的82歲,最小的是小學生,自帶干糧,睡在寺后唐塔下。呆上一兩個星期或三五天不等。為了不破壞地貌,石頭全是從山下運來的,寺里化緣化來了20噸水泥。“干活的全不是勞力”,用塑料袋一袋水、一袋水泥、一袋石子往山上運,工地上佛號一片,笑聲一片。有包工頭說,就算讓我們做,也做不了那么快。

  讓一座寺院真正活起來,有呼吸吐納的不是喧嘩的游客,而是僧人。永泰寺尼僧很少,除早晚課,你見不著她們,但我仍能感受到她們的氣息與存在。蓮花,是佛門的花,《三世因果文》講,相貌端莊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人。永泰寺內蓮花處處,那精美絕倫的蓮花燈座已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大雄寶殿前高高燈架上的數十盞蓮花燭燈燭影搖曳,寶殿內供佛的蓮,高高飄揚的經幡上的蓮,拜墊上刺繡的蓮,層層翠綠葉片包著粉紅花瓣,鄉土鮮艷。寺內寫經堂中,一小型佛像前拜墊上,總臥著一只睡貓,貓的身子下面還是蓮的圖案;腥恢,寺院里千年清修的尼僧們化身為蓮,于真如性,普施莊嚴,佛所贊嘆,獲福無量!驹瓨祟}:“三朝公主清修地禪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佛教導航 2009-04-1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連萬生:黃河守望者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