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報洛陽訊洛陽古墓博物館內,卜千秋壁畫墓、打鬼圖壁畫墓內出現滲水現象,封存在里面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國寶”壁畫,出現輕微霉變和起痂現象。
如何拯救“國寶”壁畫,成了當地文物保護專家頭疼的一件事。
“國寶”壁畫遭滲水霉變
1月14日上午,記者和工作人員一道進入洛陽古墓博物館內的卜千秋壁畫墓和打鬼圖壁畫墓。在燈光的照射下,記者看到墓門內額上有一排亮晶晶的水珠。進入墓室中,可以看到用朱砂紅等礦物顏料描繪出來的“卜千秋夫婦升仙圖”等壁畫。“封存的國寶壁畫,去年突然出現了滲水。”洛陽古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說。這些精美的壁畫需要一個恒溫、恒濕、避光的環境。“每逢下雨,都有水滲入。”洛陽古墓博物館館長王愛文擔憂地說,這些年,卜千秋壁畫墓、打鬼圖壁畫墓內的壁畫還出現輕微霉變和起痂現象。“不封藏,易氧化。封藏于地下,又太潮。壁畫現在遇到了保護的難題。”洛陽古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說。
李勝軍介紹說,“卜千秋夫婦升仙圖”壁畫長4.15米,寬0.32米,全用朱砂紅等礦物顏料精細著筆,勾勒在20塊空心磚上,它“講述”了西漢一對夫婦死后升仙的“故事”。“壁畫距今已2000多年了,是國內發現最完整的西漢壁畫,被學術界和文物考古界譽為"國寶級文物"。”洛陽古墓博物館館長王愛文說。
據悉,洛陽古墓博物館建于1987年,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墓葬博物館,館內的西漢卜千秋壁畫墓,是1976年在洛陽邙山鎮燒溝村以西發現的,其年代為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49年;打鬼圖壁畫墓出土于洛陽燒溝村以南,其年代為公元前48年至公元前8年。
1987年,這些壁畫墓被移至洛陽古墓博物館地下精品展區。到2000年,由于恒溫、恒濕的條件達不到,洛陽古墓博物館不得不長久封存了卜千秋壁畫墓和打鬼圖壁畫墓。
洛陽專家“尋”拯救方案
滲水從哪里來?滲水的原因是什么?該如何治理滲水?這些成了文物保護專家的難題。“是不是墓地復原時,沒有預留用來隔水的中空層?”洛陽防滲專家紀文正說。2007年11月初,專家最終確定,這些裂縫和縫隙就是造成墓室滲水的原因。“古人在建壁畫時,就是簡單地在磚層表面刷層白灰水,壁畫直接繪制在上面。厚度僅1毫米。所以壁畫太脆弱了。全國壁畫都面臨著保護的難題。”洛陽古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介紹。
目前洛陽專家得出的方案是:在卜千秋壁畫墓、打鬼圖壁畫墓等4座壁畫墓的上方總共1000多平方米的地面區域內,在中空層上部貼4毫米的防水層,再打上三七土,夯實;然后鋪上回填土,再夯實。同時,在兩個墓道(瓊閣和玄堂)之間寬11米的水泥路兩邊,鋪設一條排水溝,地面呈一定的坡度,確保下雨時雨水能順排水溝排走。“如何用更好、更科學的方法使得土層不裂縫?壁畫保護急需好的點子。”洛陽古墓博物館館長王愛文說。目前,洛陽古墓博物館通過今報向全國征集好“點子”。誰有良方,可直接撥打電話:13698890998或寫信寄至鄭州市經五路2號東方今報社地市部收。 (本文來源:東方今報 作者:李娟娟 高寧)【原標題:洛陽西漢古墓國寶壁畫面臨滲水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