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八(2月15日),相傳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舜帝生日,一年一度的瑕丘古跡大會這一天在舜帝故里——河南濮陽縣五星鄉瑕丘村正式拉開大幕。村莊內外,到處人如潮涌,來自河南、山東等地的數萬名群眾從四面八方匯聚在這里尋根祭祖,隆重紀念舜帝誕辰4324周年,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場面把這個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跡大會裝扮得更加壯觀。
據考證,“五帝”之一的舜帝長期活動于濮陽。他生于姚墟,后遷負夏(即瑕丘),《史記》中就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就時于負夏”的記載。近年來,通過省、市史學專家的多方考證,于2000年底確認該村為舜帝故里。據了解,為紀念舜帝誕辰而舉辦的瑕丘大會始于清代嘉慶年間,文革期間因故停了十幾年,1983年重新恢復,一直延續至今,大會的規模也隨著宣傳促銷內容的豐富而逐年擴大。
2月15日一大早,如潮的人流、喧天的鑼鼓聲和眾多商賈各種各樣的叫賣聲到來一股濃郁的民俗氣息。走進瑕丘,村里精彩紛呈的各種社火表演更讓人目不暇接。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秧歌舞……表演者走到哪里,哪里的叫好聲此起彼伏。在舜帝故里碑東側,來自沙河市豫劇團的演員們正在搭好的戲臺上表演傳統的戲曲節目。臺下,萬余名觀念聽得如癡如醉。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參加瑕丘古跡大會,除了觀看精彩的社火表演外,大都要來到舜帝廟前燒一柱香,祭拜一下祖先。在修繕一新的舜帝廟內,偌大的廟院到處人頭攢動,來這里尋根祭祖的人絡繹不絕。不管男女老幼,在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面前燒上一柱香,許下一個美好的心愿,成了這里一道別致的風景。
“坐會”是瑕丘古跡大會最著名的一個習俗。這天一大早,瑕丘村的多名大廚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在熱火朝天地準備著飯菜,村里的小學成了臨時搭建的伙房。上午9時剛過,來這里就餐的各地客人陸陸續續地到了,不分男女老少,10個人圍一桌,一邊享受可口的飯菜,一邊互相傳遞著新春的祝福。這撥人吃完走了,另外一撥又來了,校園內擺放的百余個桌子成了流水席,其場面蔚為壯觀。據瑕丘村黨支部書記朱石林介紹說,“坐會”就是讓大家同吃一鍋飯,象征著來這里尋根祭祖的人都是同一祖先的家人,主要體現舜帝后裔團結、和睦的精神風貌。古會第一天,共招待四方來賓數千人。
朱石林說,自從瑕丘古跡大會恢復以來,每年都能為村里帶來20萬元的經濟收入,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而且活躍了當地經濟。在古會的影響帶動下,現在瑕丘村幾乎家家都會做生意,瑕丘人的錢袋子正一天天鼓起來。瑕丘大會年年成功舉辦,更使舜帝故里聲名遠播,平日里到舜帝廟尋根祭祖的游客不斷。今年的瑕丘廟會還吸引了來自北京、鄭州等地的幾十位民俗攝影愛好者,長槍短炮紀錄下一幕幕精彩的瞬間。【原標題:河南濮陽舉辦古瑕丘大會 數萬人聚舜帝故里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