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足球,古有蹴鞠,世界杯“火”了,你藏品中的蹴鞠還好嗎?6月16日,收藏愛好者楊先生將自己珍藏已久的明代嬰戲蹴鞠圖青花碗展示給本報。“不為別的,就是世界杯的時候湊個熱鬧。”楊先生說。據了解,蹴鞠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流傳了2300多年,很多書畫古玩上都有記錄和描繪。如果您也有蹴鞠相關藏品,就撥打本報熱線來“斗球”吧。
藏友送來四只嬰戲蹴鞠圖青花碗
6月16日,收藏愛好者楊先生拿來四只青花碗。“這是10個孩童蹴鞠圖。”楊先生介紹說。仔細看來,碗的外部上勾勒著八個孩童,內部還有兩個,只不過每個都是潦草幾筆。圓圈代表頭部,兩條曲線代表兩只張開的胳膊。濃點代表兩只腳,一腳落地,一腳騰空。畫風極為質樸,逸筆草草,但極為傳神。
楊先生認為,根據瓷胎和釉色來看,這應該是明代民窯的青花碗。他曾經在一本收藏類的書籍中看到,明代畫匠用大寫意的手法展現蹴鞠的樂趣,而這種多是民間瓷器,所以沒有官窯那么精致。那時候,一個窯工一天之內不知要畫幾百個孩子,只能簡化到最低程度。他們并不知道自己談笑著畫出的孩子,一不留神就成了中國陶瓷史的經典。
記者查看了解到,網上也有類似的瓷碗,名為明代嬰戲蹴鞠圖青花碗,標明屬性是景德鎮窯,畫的是明代時期小孩蹴鞠時的情景,畫面生動、流暢,趣味橫生。標價從900元到千元不等。
古代也有球迷、球星和足球俱樂部
據了解,在2006年德國世界杯期間,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說:“足球起源于中國,臨淄是足球的故鄉。”臨淄,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這樣算來,蹴鞠在中國有2300多年了。而唐宋時期,蹴鞠更是繁榮期,唐代時從宮廷至民間均有蹴鞠高手,許多著名文人如杜甫、王維、白居易等都喜歡蹴鞠。宋太祖趙匡胤也是“球迷”。施耐庵的《水滸全傳》中,寫了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南宋時期還曾出現專門的蹴鞠組織——圓社,專事負責蹴鞠活動的比賽組織和宣傳推廣,可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的雛形。
球迷球員都有了,當然也少不了裁判。據史料記載,蹴鞠運動經歷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大體上可分為有球門的對抗比賽和無球門的散踢兩種形式。當時蹴鞠作為軍事訓練的重要手段,比賽時,隊員奔跑摔推猶如戰場沖殺拼搏,對抗性極強,并且設有專門的裁判執法。
邀你來“斗球”
我國古代足球文化如此豐富,便少不了成為文人畫匠的創作素材。都說秦磚漢瓦,漢代畫像石上,便刻有蹴鞠圖,描繪當時蹴鞠的熱鬧情景。唐代下至民間老百姓上到宮廷達官貴人,都流行蹴鞠。據了解,唐人康駢的《劇談錄》中便有記載,一次,軍隊的幾個小伙子在踢球,一個傳球沒接住,卻被路旁一個十七八歲的農家少女穩穩接住,并一腳勁射,令球飛數丈之高。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女子足球的記載了。趙匡胤愛球也有證明,元代的畫家錢選便畫過一幅《宋太祖蹴鞠圖》。明代中晚期,蹴鞠流行的情景在青花瓷上多有體現,人頭及足球多為青花鈷料繪成。
(原標題:足球源于中國:白居易喜歡蹴鞠 宋太祖是"球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