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袁世凱恨之入骨
2014/6/20 11:23: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還原百年前的歷史現場,重溫一個時代的風云激蕩
由于欽差大臣吳大激的暗中保護,袁世凱得以保全性命。但他在朝鮮的處境非常危險,他的嗣母牛氏得知他在朝鮮處境危險,嚇得大病一場,急忙寫信催袁世凱回家。袁世凱接到信,二話不說,便以母病為由請假回國,趕緊離開了這是非之地。
失去吳長慶袒護的袁世凱,他的性格和做事法則,注定了他必將受盡委屈。在所有的委屈面前,他采取不爭辯、不解釋的態度,默默地承受著該有的一切和不該有的一切。
叔父袁保齡雖然認同他這個侄兒超人的辦事能力,但總覺得他連個舉人的資格也沒有,將來仕途難料。他寫信告誡袁世凱,要他在家重拾書本,好好讀書,再來參加科舉考試。叔父自然是為袁世凱好,但袁世凱厭惡考試,叔父的告誡自然聽不進去。正好李鴻章的召喚及時到來,他也就應召前往朝鮮去了。
李鴻章是一個欣賞袁世凱的人,他曾當著袁世凱的面,大聲地夸獎袁世凱,說他兩次帶兵救護朝鮮國王,屢立戰功。李鴻章讓袁世凱再去朝鮮,名義上給袁世凱的官職是中國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大臣、二品駐外大員,實際上是朝鮮的“太上皇”。朝鮮皇后為了拉攏袁世凱,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妹妹委身嫁作袁世凱的小妾。在袁世凱駐朝鮮前后10年的時間里,朝鮮王國幾乎等同于大清帝國的一個省份,內政、外交等一切事務,一舉一動都掌握在帝國官員袁世凱手里。而這個時候,袁世凱僅僅只有26歲。袁世凱秘密上書李鴻章,說:“乘朝鮮內敝,日本尚不敢鯨吞朝鮮,列強亦尚未深入,我政府應立即徹底收拾朝鮮,建為一個行省。”袁世凱擔心李鴻章不能采用他的這個計策,就建議李鴻章讓朝鮮實行“門戶開放,免得與日本或帝俄正面沖突,索性約同英美德法俄日意各國,共同保護朝鮮”。李鴻章覺得問題重大,便把這個問題提交給朝廷討論,但最后的結果卻不了了之。
1892年,俄國打算從海參崴修鐵路到朝鮮的元山港,日本也打算包修由釜山到漢城的電線,袁世凱認為在朝鮮修路和修電線是中國的主權,不許外國人干涉,俄國和日本沒辦法,最終打算落空。
從1884年袁世凱掃清日本在朝鮮的勢力之后,日本人對袁世凱恨之入骨。
10年的時間,10年的準備,日本國上上下下都在為和中國決一雌雄而努力。到了1894年,他們認為跟中國決戰的日子到了。朝鮮東學黨起義給他們提供了機會,日本乘機派兵涌入朝鮮,明擺著要跟中國大起沖突。涌入漢城的日本兵直接將炮口對準中國駐朝鮮大使館,一部分朝鮮人整天監視袁世凱的行蹤,尋找各種機會暗殺他。
李鴻章是當時走在時代最前列的中國人之一,但遺憾的是,他竟沒有發現中日戰爭的不可避免性,因而一味地避戰。奇怪的是,中日戰爭爆發后,首先打響的黃海海戰是19世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蒸汽機艦隊的海戰。西方人發明的最先進的堅船利炮,竟然離奇地讓東方的兩個大國在戰場上硬碰硬地真正干起來。日本在海上的勝利,使得戰火在短短的一兩個月時間,從朝鮮半島迅速向中國國境蔓延。
這場戰爭一夜之間改變了中日幾千年的力量對比,強弱倒置,堂堂大清國居然給蕞爾國家小日本打敗,誰能咽下這一口氣?!
首先咽不下這一口氣的是光緒皇帝。這位只有20多歲的年輕的皇帝決心變法圖強。但年輕人做事往往憑著一股子沖勁。他所輕信的康有為只是一個剛剛中了進士的六品官員,之前幾乎沒做過什么事,只會說一些危言聳聽的話。為了實踐他激進的改革主張,他甚至不惜顛倒是非,寫出《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這樣篡改歷史的著作來。
康有為組織的強學會,每三天舉行一次例會,是激進派的輿論中心。強學會拒絕李鴻章的加入,但沒有拒絕袁世凱,還接受了袁世凱的捐錢。李鴻章雖然直接承擔了戰爭失敗的責任,但他仍然是那個時代中國最能夠接受新事物的人物之一。有人寫奏章彈劾李鴻章,說李鴻章是康黨。慈禧太后把奏章直接拿給李鴻章說:“有人中傷你是康黨。”李鴻章不慌不忙,承認自己是康黨,說:“六部的確可以廢除,如果舊方法可能致富強,中國早就富強了,還用等到今天?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避,實在是康黨。”慈禧聽了以后,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原標題:日本人對袁世凱恨之入骨(圖)】作者:龍成武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濟南時報(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