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愿望
2014/6/24 10:37: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如果傳說成立,黃帝統治時期不算短,社會發展基本上是全方位的。
黃帝的小妃子嫘,手指纖細,擅長盤絲,從蠶繭上把絲繞下來,編成衣服,光滑、輕軟,比粗麻上檔次多了。
有個叫倉頡的人,四只眼,觀察事物好像能看四個面,便于抓住要害,他弄出了十來個簡筆畫,畫在墻壁上用來記事,后人說這些簡筆畫是象形文字。
在倉頡之前,人們怎么記事?結繩、串珠,當然也畫畫,但沒有倉頡畫得簡練。
用粗陶制的釜、甑、碗、碟也出現了,陶場的場長叫“陶正”。
種在肥沃土地上的莊稼,結出的果實顆粒飽滿,有個叫雍文的小伙子發明了杵臼,用來搗碎這些果實,頗受歡迎。
黃帝習慣于攻伐,一旦有部落酋長進貢不力,想鬧分裂,他就要登上軒轅大車,向他們動兵。據說因此刺激了軍工企業的產生和發展,弓和矢就出現了。
黃帝時期有這么多成果,有人還嫌少,說造船行業也有,共鼓、貨狄是造船廠的正、副廠長,數學研究所也有,所長是隸首,最高歷法院(非立法院)也有,容成是院長。
在“崇黃”派看來,卜問鬼神的“易學”當然也得萌芽了。“易學院”院長常儀,能辨陰陽、斷吉兇,比所有院士及野生的易學家都“牛”。連眼跳、打噴嚏、面熱、耳鳴、犬吠、鵲噪,釜炸……都能鋪排出離奇的名堂來。
有人“描畫”出了黃帝時期的多級“行政體制”:三家為一井,三井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一都,十都為一師,十二師為一州。
就是說,部落變成建制州了,酋長升為州長了。
彼時的“州”雖不大,但行政上的綱目畢竟出現了,其“二十五宗”皆系直轄州州長,黃帝自己則是樞紐——中央大帝。
做中央大帝得有宮殿和都城。他找來能工巧匠,砌基、立柱、架頂、苫草、糊壁、裝飾、搬家具、燎鍋底,敲敲打打、熱熱鬧鬧地住進了宮殿。
傳說,黃帝在洛陽西邊的青要山建起了行宮,叫“蜜宮”或“密宮”。
“蜜宮”說,稱青要山有蜜蜂,黃帝主要是到那里喝蜂蜜的,上古時期大自然中的美味,蜂蜜數第一,最大的大佬當然最有資格猛喝蜂蜜了。
“密宮”說,是黃帝知道“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于是,他搜羅天下美女,集中在青要山間,以便繁殖人口。
人老了,最害怕丟掉權位,黃帝對此很不甘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憂慮越來越重。漸漸地,他不辦公了,專門琢磨這個事兒。
他的最大愿望是成仙,能御天宮中貌若鮮花的美女,再不濟也要長生人間、永享富貴。
(原標題:發展與愿望)作者:任見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