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之地,鬼谷子其人,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兩個有爭議的問題。鬼谷之地,全國就有10多處名為“鬼谷”的地方。究竟哪一處是鬼谷子的故里,哪幾處是鬼谷子的隱居地?是長期爭議不休的問題;鬼谷子其人,有歷史上的鬼谷子,宗教上的鬼谷子,傳說中的鬼谷子,還有戰國以后秦代的、漢代的、唐代的名為“鬼谷子”的人。我們要尋找和研究戰國時期楚國的鬼谷子,也還有許多有待于爭議的問題。近幾年來,我通過反復考察和認真研究,撰寫此文,特就鬼谷之地和鬼谷子其人等有爭議的問題提出個人拙見,借此來求教于全國的歷史界專家、學者,若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教斧正。
一、天下鬼谷之地考辨
先秦時期的鬼谷子,其名號是因地而名的。當時,應該是先有“鬼谷”這個地方,然后才有鬼谷子名號的。因此,我認為只要先找到真正的鬼谷之地,才可以找到鬼谷子的故里,找到鬼谷子的隱居地或者是著書授徒之處。
據現在考察,天下名為“鬼谷”的地方很多。今天的陜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四川、浙江、以及新疆自治區內,都有名為“鬼谷”的地方。
在春秋戰國時期,私人教育旺盛。有學問的人,天下四處講學授徒驀然成風。當時,大教育家孔子,就坐著馬車曾周游天下講學,在許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跡,同樣鬼谷子也不是固定在一處鬼谷之地講學。他和孔子一樣,也是周游天下講學。因此,鬼谷子的名為“鬼谷”的故里雖只有一處,但名為“鬼谷”的隱居講學的地方就有多處了。究竟哪一處是鬼谷子的故里?哪幾處鬼谷是鬼谷子的隱居講學的地方呢?
(一)潁川陽城之鬼谷
潁川,古郡名,郡治在今河南許昌;陽城,古縣名,古治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妒酚•蘇秦列傳》裴骃《集解》引徐廣曰:“潁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河南登封縣是鬼谷子的隱居地,這已在歷史上被歷代的歷史學家所認可。它也最具說服力。認可這個地方,原因有二:一是徐廣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注冊的專家,無法否定;二是因為鬼谷子的學生張儀是河東人(今山西南部),蘇秦是洛陽人,都和登封縣相距不遠,就近求學比較方便。但是,這里真是鬼谷子的隱居地嗎?也有兩點懷疑:一是徐廣說的“蓋是其人所居”,這個“蓋”,就是“大概”的意思,有推測之意。徐廣在這里明明白白告訴后人,此處鬼谷,不能十分肯定就是鬼谷子的隱居地;第二點懷疑,在今天的登封縣境內,還沒有發現有鬼谷子隱居的遺跡。據登封縣文化館所編的《中岳》一書中,列出登封縣文物分布示意圖有59處之多,卻沒有一處是鬼谷子的遺跡。河南大學陳昌遠教授在其文《有關<鬼谷子>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說:“通過縣地名普查和我親自詢問,在登封縣及城北五里,找不到任何鬼谷先生的遺跡和傳說”。
(二)扶風池陽之鬼谷
扶風,古郡名,故治在今陜西鳳翔附近;池陽,古縣名,故治在今陜西三原,涇陽之北,與耀縣接壤。唐代開元年間,司馬貞在他所著的《史記•索隱》中稱:“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并有鬼谷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在這里,司馬貞告訴我們,河南的陽城,陜西的涇陽,都有一個叫“鬼谷墟”的地方,兩處大概都是鬼谷子隱居的地方。這里的鬼谷,是后世人的注釋,都帶有推測之意,不足為信。況且,在《明一統志》中也提出了懷疑。志中云:“扶風龍崗縣亦有鬼谷先生所居,恐非秦事師處”。同時,據考察,在今天的涇陽,三原,耀縣境內,都沒有發現鬼谷子的遺跡和鬼谷子的傳說。這里是否鬼谷子的隱居地,還有待于考證。
(三)河南淇縣云夢山
河南淇縣,古稱沫鄉。殷紂時,為國都朝歌。周朝時,為衛國的國都。縣境內有一個云夢山。山中建有“戰國軍庠” ,傳說是戰國時鬼谷先生創辦的軍事學校遺址和景觀。據明代嘉靖二十四年《淇縣志》記載,淇縣是“世傳鬼谷子隱居處”。同時,在淇縣民間中,從古到今廣泛流傳著鬼谷子隱居在云夢山教學授徒的傳說。依據古文獻資料的記載和境內在民間的鬼谷子的傳說,戰國時的鬼谷子隱居淇縣云夢山教學授徒是不容置疑的。我認為,河南淇縣當為鬼谷子隱居地之一。
(四)河南汝陽鬼谷洞
河南汝陽,古城伊陽。地處今河南洛陽之南。在汝陽縣境內,也有個云夢山。云夢山中有個鬼谷洞。明代正德年間的《汝州州治》記載:“云夢山在伊陽縣城南七里,相傳鬼谷子修道處”!逗幽贤ㄖ尽分^:“鬼谷子,楚人,今伊陽縣東南八里,有石洞存焉”。在汝陽縣,還有明代《汝州全志》記載:“鬼谷子嘗隱此,俗傳蘇秦,張儀授書處”。20世紀90年代,在汝陽縣鬼谷洞,曾出土有供奉鬼谷先生的石碑一通。因此,我認為汝陽的云夢山也應當是鬼谷子的隱居地之一。
(五)湖南大庸之鬼谷
唐代李虛中在《命書•序》中說:“昔,司馬季主居壺山之陽,一夕雨余,風清月朗。有叟踵門,自謂鬼谷”。李虛中是唐代著名的星命學家,司馬季主是西漢文帝時的著名占卜家。這里的鬼谷,即指湖南省大庸市境內的鬼谷。世傳大庸市南天門山,有鬼谷洞,石室深遠,下有清溪,世傳鬼谷子嘗游于此。這里的鬼谷子,應為西漢時的歷史人物,絕不是先秦時期的鬼谷子。
(六)湖北遠安之青溪
據《鬼谷先生傳》云:“楚有青溪,下深千仞,其水靈異”。據考證,湖北省遠安縣境內縣城東南有青溪(亦作清溪);清溪之西有鬼谷洞。這個鬼谷洞是否鬼谷子的隱居地,沒有正史和其他遺跡作證,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確認。
(七)湖北當陽青溪山
唐•李善注梁•蕭統《文選》中郭景純《游仙詩》所描述的“青溪山鬼谷”時,引《荊州記》曰:“臨沮東有青溪山,山中有泉,泉側有道士精舍,郭景純嘗作臨沮縣,故游仙嗟青溪之美。”臨沮即指今湖北當陽縣。當陽縣境內,卻有青溪山鬼谷。這處鬼谷,是否鬼谷子隱居的鬼谷,沒有發現有鬼谷子的遺跡,也還有待于考證。
(八)浙江寧波之鬼谷
據舊《寧波縣志》載:“鬼谷子居清溪之鬼谷,因此為號”。縣境內無鬼谷子遺跡。
(九)山東之鬼谷
山東泰山南山腳下,高里閃邊有個叫鬼兒峪的地方;山東蒙陰,據說也有鬼谷之地。兩地無鬼谷子遺跡。
(十)新疆哈密鬼谷之地
新疆哈密,據說有鬼谷之地。無考。
(十一)陜西韓城之鬼谷
據《隋書•地理志》載:“馮翊韓城有鬼谷”。此處鬼谷,無具體方位,無遺址,也沒有考證資料。
(十二)四川廣漢之鬼谷
唐•張守節《正義》指明:“鬼谷,谷名,在雒州城縣北五里”。雒州城北,當為古縣城北,在今四川省廣漢縣北。這里,無鬼谷子遺跡。
(十三)陜西石泉鬼谷嶺
陜西石泉,古屬楚國,位于漢濱,楚國之西陲,與秦國交界之處。石泉境內有云霧山鬼谷嶺、鬼谷嶺下有清溪。據明代《興安府志》記載:“(石泉縣)鬼谷子嶺,在云霧山中,相傳先生(鬼谷子)隱處,有廢址”。現嶺上有鬼谷洞,鬼谷田,老茅庵,藏經洞等遺跡,有記載鬼谷子的石碑,嶺下廣泛流傳著鬼谷子的傳說。這里,就是古人所指的“漢濱鬼谷山”。
二、歷代鬼谷諸子考辨
歷史上的鬼谷子是我國先秦時期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一書中,就有鬼谷子的記載。他稱鬼谷子是歷史名人蘇秦和張儀的老師。《史記》是我國被后世所公認的一部信史!妒酚洝肥强尚诺模敲垂砉茸舆@個人也是可信的。
戰國時期的鬼谷子,應該從歷史的迷霧中走出來。他是戰國中、末期的楚國人,家居楚國境內的漢濱鬼谷山。他大約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20年。他一生出游各國,或隱居、或講學,是我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我國歷史上,鬼谷子卻有好幾種不同的形象和特征。名為:“鬼谷子”者,看來也還不是指一個人。既有歷史上真實的鬼谷子,也有民間傳說的鬼谷子和宗教上人們供奉的鬼谷子,還有其它在歷史上也被稱為“鬼谷子”的文化名人。
(一)歷史上的鬼谷子
歷史上的真實的鬼谷子,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居楚國境內漢濱鬼谷山,是古代一位既不爭名于朝,又不爭利于市的隱士、高士、豪士,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縱橫家。先秦時期,他與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諸子齊名,是古代的文化名人。他一生專事進行縱橫術的研究和教學,是我國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的老師,一代著名的教育大師。還有,從鬼谷子對后世的影響及當今世界上對鬼谷子的崇拜上來看,歷史上的鬼谷子不僅是中國的文化名人,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名人。
(二)傳說中的鬼谷子
傳說中的鬼谷子,是一位聰明睿智,能文能武的千古奇人。他既可飛檐走壁,又可空中飛人,來無蹤、去無影,本事十分了得!在文學走廊中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和吳承恩的《西游記》等話本小說中,鬼谷子是一位匡扶正義、有血有肉的人物。在蕭玉寒所著的《鬼谷子傳奇》中,鬼谷子又成了九天玄女的師兄,是一位神出鬼沒,武功蓋世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鬼谷子的形象是一個預測家。他懂得星命術數,能預測未來。所以,自古民間算命、相命、測字的先生“皆以鬼谷仙師為祖師”。
(三)宗教上的鬼谷子
宗教上的鬼谷子,是中國道教太上老君(李耳)的嫡系弟子。道教中鬼谷子,姓王名禪,是道教中的洞府真仙。他可隱形藏體,超脫生死;可撒豆成兵,斬草為馬;可驅神除魔,奴役鬼靈。梁代陶弘景將道教天界諸神仙以其尊卑,區分為七階,鬼谷子被列為第四階座位上的仙人。
(四)其他的鬼谷子
其他的鬼谷子,根據各種文史資料的記載,有秦始皇時的鬼谷子,有漢代的鬼谷子、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時期的鬼谷子。
1、秦始皇時的鬼谷子:秦國統一全國后,秦始皇欲求長生不老之藥,因“聞鬼谷先生言”,才委派徐福到南海去尋找仙人,求取“金菜玉蔬”的。這里,秦始皇所見的鬼谷子,已距戰國時期出生的鬼谷子有180余年了。
2、西漢時的鬼谷子:唐代著名星命家李虛中在其《命書•序》中說,西漢時的司馬季主,在“一夕雨余,風清月朗”之際,鬼谷子來家與他談天說地,探究事物的幽微造化。這是西漢時期司馬季主遇見的鬼谷子。
3、東漢時的鬼谷子: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通經史,知天文,又善辭賦。據其作品記載,蔡邕為王允所捕,死于獄中,他訪問見到的鬼谷子,距戰國時期鬼谷子已有300多年了。
4、東晉時的鬼谷子:東晉時著名文學家郭璞有《游仙詩》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郭璞生于公元276年,死于324年。他見的這位道人鬼谷子,與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已相距500余年了。
5、唐代時的鬼谷子:據《太平廣記》載,在唐代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三月三日,唐大臣李泌(今陜西長安人,好神仙道術,歷仕肅宗、代宗、德宗三朝,位至宰相)為避族禍,帶領全家出城尋覓過鬼谷子。李泌尋覓到的鬼谷子,據戰國時的鬼谷子已過一千余年了。
從秦代以后,除上述幾位鬼谷子先生外,還有宋代的,明、清時期的鬼谷子,有的還撰寫過《天髓靈文》等書籍,但他們都不是我們要研究的戰國時期創始縱橫之術的鬼谷子,因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當屬鬼谷子故里之鬼谷
歷史上,不管有多少鬼谷子,但戰國時期楚國人創立縱橫之術并成為蘇秦與張儀的老師的鬼谷子,只能是一個人;普天下,也不管有多少被稱為鬼谷的地方,但當屬與鬼谷子故里的鬼谷,起碼還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鬼谷之地必須在楚國境內;二、鬼谷遺址上必須有戰國時鬼谷子的文化遺存或歷史傳說;三、鬼谷其地必須要與當時蘇秦、張儀出秦入楚,縱橫天下等歷史史實和歷史大背景相吻合。四、其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與鬼谷子隱居、授徒、著書、從事縱橫之術的生活有著必然的聯系。
根據我對全國各地鬼谷之地的考察,根據鬼谷子故里之鬼谷所應具備的條件,我認為鬼谷子故里之鬼谷,應該就是古代蜀漢時期杜光庭在其書《錄異記》中所說的“漢濱鬼谷山”了,因為這個“漢濱鬼谷山”不僅就在戰國時的楚國境內,而且在鬼谷遺址上還留有戰國時鬼谷子的文化遺存和歷史傳說,同時,其地理環境與當時鬼谷子隱居授徒和蘇秦、張儀出秦入楚,游說求仕的歷史背景相吻合。
漢濱鬼谷山在哪里?漢濱鬼谷山就在今天陜西石泉縣境內云霧山鬼谷嶺。石泉縣城北的云霧山,坐落于漢水之濱。它地處漢江之北,距離漢江僅20公里。古屬楚國。云霧山的主峰,世稱鬼谷嶺。海拔高度達2008米。嶺東有一條幽深莫測的峽谷,古稱青溪溝,現叫大溪溝。據明代《興安州志》和清代《石泉縣志》記載,這里是“鬼谷子隱處”。山上“供鬼谷子像”;山下,流傳著鬼谷子的傳說,F在,山上,除有石碑記有鬼谷子事跡外,還有鬼谷子的諸多遺跡,如青溪、鬼谷嶺、舍身崖、石棺、廟宇、圣母洞、鬼谷田、老茅庵、藏經洞、鬼谷仙洞……等。
石泉縣云霧山,由于山里清溪縱橫,河泉多、雨水多、濕度較大,大氣不易蒸發,所以山里長年累月云霧繚繞,混沌一片,給山嶺自然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鬼谷嶺,千仞峭壁,奇姿異態;云霧山,古木森森,是一個林的海洋、林的世界。特殊的地理位置,神秘而優美的生態環境,正是戰國時鬼谷先生居住和教學授徒的地方。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石泉云霧山鬼谷嶺,在戰國時期,地處楚國和秦國的交界處,位于楚國之西,秦國之南。在這里,到秦國、楚國、魏國,距離都不甚遙遠。《仙傳拾遺》記載:“蘇秦、張儀學成別去先生與一只履,化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據史料記載,蘇秦學成后,就是先去秦國游說的,可惜的是游說未成。而石泉云霧山鬼谷嶺緊挨著秦國,從鬼谷嶺“北引”而去,就可以“即日到秦”。鬼谷嶺距秦都咸陽只有100余公里,一、二日可以到達秦都。又根據史料記載,張儀學成后“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他是先去楚國謀事的。而從石泉云霧山鬼谷嶺南下走漢江,兩三日也就可到達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紀王城)。因此,石泉云霧山鬼谷嶺的地理位置很符合張儀、蘇秦學成后出去游說秦國和楚國的走向。
(二)《史記》中的“鬼谷”之地
陜西石泉的“漢濱鬼谷山”,就是我國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記載的“鬼谷”之地。司馬遷在《史記•甘茂列傳》中記載:蘇代(蘇秦之兄、縱橫家)曰:“自淆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險易皆明知之。彼以齊約韓魏反以圖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則奈何?”蘇代曰:“王不若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使彼來則置之鬼谷,終身勿出”。這里所說的鬼谷在哪里?據《索引》又引劉氏言“鬼谷在關內云陽”,即指陜西秦國境內的鬼谷之地。而石泉春秋時期屬楚國,戰國后期,公元前312年,秦惠王攻取楚國漢中六百里地,在安康設西城縣,石泉又歸秦國領地。所以關內之鬼谷,即指石泉秦嶺云霧山中的鬼谷之地。淆塞在哪里?《史記正義》曰:“三淆在洛州永寧縣西北”。古淆塞,即指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境內菜園鄉!妒酚洝分兴f的“自淆塞及至鬼谷”是指從東到西,從河南到山西,而陜縣是東端起點,石泉縣是西端起點,中途經過商洛秦嶺山脈,其自然地形確實特別險要,與當時蘇代講的情況正相吻合。因此,我認為,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鬼谷”之地,就是石泉境內秦嶺山中的云霧山鬼谷嶺。
(三)理想的生態環境
歷來的隱居者,總要超凡脫俗,隔絕塵世,要選擇清靜深幽,與世無爭的地方隱居。而石泉云霧山林密竹翠,嶺奇峰險,泉涌流飛,云霧霞蔚,素有“云霧仙境”之稱。鬼谷嶺,雖然高聳入云,“呼吸仍應通帝位”,但嶺上都平坦如臺,有房舍(廟宇)和耕地(鬼谷田),也有泉井;嶺的周圍,有群山相擁(五條山脈相連,俗稱為五龍捧圣)。嶺西有舍身崖和鬼谷洞,嶺東有一條幽深莫測的峽谷,古稱青溪溝,現叫大溪溝。溝谷中一條潺潺而流的小河,發源于鬼谷嶺。這一條清溪之水七盤八曲,從鬼谷嶺而下,帶著一股神秘莫測的陰涼,穿過陰風習習,鬼氣森森的峽谷,時而湍流洶涌,時而悄悄細流,在峽谷中向南綿延而去。青溪之旁,有一個石洞,古稱圣母洞,現叫娘娘洞,世傳是鬼谷子母親居住過的地方。還有一個石洞,洞內有石桌、石椅,傳說是鬼谷子讀書、授徒的地方,名為授徒洞。石泉縣境內的鬼谷嶺及其嶺下的青溪峽谷就是古代的“漢濱鬼谷山”之地。這里既是鬼谷子的出生和羽化之處,也是鬼谷子隱居授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