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隴西文峰塔

2015/11/30 11:03:11 點擊數: 【字體:


    提起文峰塔,很多人就會聯想到西湖湖畔的“雷鋒塔”。西湖雷鋒塔不僅僅因為它的外形秀長清麗而著稱,更重要的是它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在中國,各地以“文峰”二字冠名的塔有許多,大多是古代人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志性雙重意義。如安陽文峰塔、重慶文峰塔。文峰塔的樣式來自于佛塔,二者的思想根源都是神權,所以許多文峰塔與佛塔無二,塔上也刻有佛像。
 
    “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地處甘肅中部地區的隴西,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許多文人騷客慷慨吟詠過。而隴西李氏文化品牌在海內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李家龍宮“尋根祭祖游”的逐漸火熱,讓人們贊譽為“千年藥鄉”、“李氏故里”、“中國臘肉之鄉”的隴西名字更加響亮。
 
    燦爛悠久的輝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鞏昌重鎮”,自古以來寺廟多,塔也多。自唐、宋以來,建有各式各樣的塔,但多無可考。有據可考的僅有三處:一處在大城妙華寺,是座木塔。因有木塔,又稱木塔寺,寺所在的巷道至今稱塔寺巷。另一處在城東5里處(今茍家門村),是座磚塔,清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鞏昌知府王漢周有記:“東郊三里外,水滸砂磧,昔有磚塔,鎮攝郡氣,今且頹矣。”還有一處就是現存的文峰鎮南山二級臺地上的文峰磚塔了。
 
    與隴西文峰塔結緣已有20多個年頭有了。那時由于我在文峰鎮工作,閑暇無事時,自然多次登上塔坪零距離和此塔交流過。
 
    隴西文峰塔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四月(1836年6月)。據文峰塔碑記載:“舊有磚塔,巍然遠峙,然已歲久傾圮,竟致故址無存,而科名漸減。郡伯唐公(唐樹義,貴州遵義人。任鞏昌知府期間,對地方多有建樹,治貪官,肅吏政,修河堤,建折橋,修葺威遠樓,擴建南安書院,籌資增加教育膏火,培植良好文風等。隴西百姓為懷念他,勒石‘唐樹義遺愛碑’置于威遠樓上),甫下車,即以培植斯文為已任……出東郭,行二十里許,山麓稍平處,四面環顧,謂此地建塔最宜。選定基址,卜吉于四月朔日開工……”文峰塔是座七層八棱(面)攢頂樓閣式實心磚塔。“發地四鋪而聳,凌空八相而圓”。塔基為邊長8米、高2.8米的正方形體磚石結構座基,塔高34米,第一層塔徑6米,第七層塔徑3米。塔頂為重檐,下層外延八脊飛檐,檐頭鑲有磚飾張口獸頭8具,獸項下各掛一風鈴,每當輕風吹拂,鈴聲叮當作響;上層為內縮四脊飛檐,檐頭也各有磚飾獸頭。塔頂為圓攢尖頂。第4層至第7層的8面拱有11孔佛龕,內供佛像,塔整體建筑構思奇巧。塔址選擇可謂用心良苦,由于文峰塔附近山巒屬于黃土梁峁溝壑區,山形平緩舒展,渭水如帶悠悠從腳下逶迤而去。因此,無論從山下遠眺還是攀登坪上近距離欣賞,文峰塔秀麗高聳的身影在藍天下給人總是雄偉壯麗、偉岸聳立之感。
 
    1981年5月,隴西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撥款維修,正方形體塔基下用混凝土澆注切地圓型塔基,以進一步牢固基礎。翻瓦塔頂,填補裂縫,1至4層加固鐵圈匝以防地震。1994年,當地政府修建了500畝的塔坪公園,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娛樂最佳的場所,并加大了對塔周邊環境的建設,修起了寺廟,綠化了山野。2007年4月10日晚,文峰塔遭受雷電襲擊,塔體損壞,塔身多處崩陷,被擊毀的塔檐、裂縫、斷裂的角柱等塔體主力構件,已無法堅持長久支撐,承受各種自然外力作用。當地政府組織人力,撥出專款對此進行了維修。如今,塔坪上蒼松翠柏,林木葳蕤,神采奕奕的文峰塔又昂首翹望,見證著隴西這片熱土的歷史變遷,關注著“鞏昌重鎮”的繁榮昌盛。
 
    “署色蒼茫攀塔坪,巍峨墨綠自從容。云霄飛來文峰塔,高聳隴右秀玲瓏。”隴西古城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雖然,文峰塔是隴西縣保存最久、最優美的佛塔,也是定西市僅存的一座清塔,寶剎凌霄,雄偉壯麗,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但遺憾的是,由于文峰塔宣傳力度不夠,許多甘肅人、甚至本地人都不是很清楚這座清代建筑的來龍去脈,外地人知曉的更是聊聊無幾。因此,伴著世紀的滄桑,沐浴著遠古的風情,在仰慕文峰塔記錄隴西古城千年歷史的同時,也叫人感到了一絲絲的落寞……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