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日前報道了我國考古工作者通過對河南省賈湖遺址甲骨契刻符號進行的研究,將中國文字的起源時間推至距今8000年前,這項成果引起了考古學界的普遍關注。而有關該項研究的論文在《古代》雜志上一經發表,立即招來了某些西方學者的異議,甚至有人斷言這“純粹是一派胡言”。日前記者就賈湖遺址甲骨契刻符號及其相關問題采訪了該文的作者之一、長期從事賈湖遺址研究工作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居中。
記者:賈湖的甲骨契刻符號與其他的早期契刻符號相比,有哪些不同?
張居中:我們在龜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發現了二十多例契刻符號,除了在骨笛上所見的設計音孔時的刻記和契刻骨板上的單道刻記外,可以確認的有17例。這些符號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符號從其形狀上分析都具有多筆畫組成的組合結構,其中應蘊含著契刻者的某種意圖,記錄了一件特定事情,因此應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第二類契刻在石顏料塊或陶墜上,不排除作戳記之用的可能。第三類數量也較多,但均在龜甲上契刻,為橫或豎的一道或兩道直向刻痕,明顯為有意所為,與半坡、姜寨的同類陶文刻符相似,可能具有記數的性質。
由于賈湖刻符部分刻于龜甲上,刻符龜甲又出自墓葬,且多為八個一組,故自然使人聯想至《周易》的八卦。學者們注意賈湖龜甲符號,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在龜甲上契刻出符號,與殷墟時期在龜甲上刻寫文字載體性質相同。近年考古研究已經表明,龜靈崇拜現象在中國源遠流長。賈湖墓葬中隨葬的龜甲內,多裝有石子,并有長期撫摩痕,證明是一種原始的占卜工具,在占卜的方式上雖與商代的灼卜不同,其基于對龜靈的信仰則是一致的。龜甲占卜可能有傳襲的關系,刻劃符號是否與后來的文字有關,都是應該考慮的。
記者:之所以判定8000年前的河南賈湖甲骨契刻符號與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關,依據何在?
張居中:賈湖原始文字發表之后,許多學者都曾試圖進行解讀。由于這些符號過于抽象,目前還不便對之進行臆猜,但都具有一定的形,應記錄了當時的主人一定的寓義,應是可以肯定的。而義是要用語言來解讀的,因此也應有對應的語言。若如此,這些刻符就具備了文字的形、音、義的基本條件。盡管它大多只是單個個體,但已具備了文字的基本功能。所以,我們稱其為原始文字,或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當是可以成立的。
與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由筆劃為基本書寫單位構成的,它的筆劃走勢和框架結構,表現了漢字的基本特征。漢字的組合方式是拼合式,先由筆劃組字根,再構成合體字。從漢字的組織結構上看,它是由三個層次組成的。第一個層次是筆劃,第二個層次為構件,第三個層次為合成字,這是漢字獨有的特性。
我們再來看賈湖刻符,它和后來的甲骨文、金文和現代的漢字一樣,也有三個結構層次,從書寫特征看,賈湖契刻與商代甲骨文是一致的,因為同樣刻在堅硬甲骨等物體上,筆劃遒勁,撇折有矩。與現代漢字相比,書寫的特點也基本一致,如先橫后豎,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后外等等。如若不照這些筆順來寫,不但寫起來困難,也難以寫好,這是漢字的特性使然。因此也可以說,賈湖刻符也是現代漢字書法藝術的濫觴。
從以上分析可知,賈湖契刻符號與漢字的基本結構、組合方式、書寫特征都是一致的,漢字的基礎在8000年的賈湖時期已經奠定,賈湖刻符的性質及與漢字起源的關系則是不言而喻的了。
記者:賈湖刻劃符號的發現對于揭示漢字起源之謎有何重要意義?今后的考古發掘工作應向哪方面傾斜?
張居中:賈湖的刻劃符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與文字關聯的符號,年代約為公元前7000年。但一些學者認為與蘇美爾文字的出現有關的粘土tokens其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000年。與它相比,賈湖符號與文字的相似性要大得多。有學者認為,賈湖契刻符號的發現“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它不但是到目前為止新發現的我國最早的甲骨契刻符號,也是至今我國年代最早的文字前形式”。
漢字由語段文字階段發展到語詞文字階段,從現有資料來看,自賈湖契刻符號到商代甲骨文,至少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程,成熟的商代甲骨文之所以被認為是突然出現,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載體的變化,尋找這過渡階段的文字載體,是解決漢字起源之謎的主要途徑,應是我們考古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處于語段文字階段的材料,在我國考古發掘中有很多發現,我國新石器時代各文化普遍有所發現,已知載體有陶、石、骨、甲等,材料相當豐富,今后需要進行系統地整理和研究;而使用更為方便又不易保存的載體,如竹木、布帛、樹皮等有字材料,更應在今后的考古發掘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記者:對于賈湖契刻符號能否成為漢字起源中的重要一環,一些西方學者表示了異議。他們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
張居中:賈湖契刻符號發現之后,不少學者對此持審慎態度。其原因除賈湖契刻符號大多為單字外,主要是因為賈湖人生活在距今9000年~7800年前,早于安陽甲骨文四、五千年,然而卻有與安陽甲骨文特征如此接近的形狀與結構,如書寫對象、書寫方式,形體組合和基本結構等都基本一致,確實讓人難以置信。但如果對賈湖文化的總體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考察,就會發現,賈湖人發明并使用原始文字不僅具備可能性,而且有其必然性。賈湖契刻符號和商代甲骨文的載體都是當時巫師的占卜工具——龜殼,形體結構相同,部分字形相似,這就是我們認為賈湖契刻符號應是漢字起源漫長歷程中重要一環的主要證據。
漢字是中國的國粹,它經歷了與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西方學者用研究拼音文字起源與發展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因此也就無法作出正確的推斷。但歷史是多姿多彩的,文字的產生也絕非一線單傳,我們不了解這些學者是否認識漢字,但至少他關于漢字起源的議論也“純粹是一派胡言”。他可以不同意我們的觀點,可以寫出文章與我們討論,但把他的觀點強加于人,與他的觀點不符就斥為“純粹是一派胡言”,頗具西部牛仔的作派,就像“罰人吃肉”的故事一樣可笑!【原標題:張居中教授就賈湖契刻符號答西方學者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