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袁世凱:晚清新政第一人 君主立憲頭號擁護者

2014/6/23 10:15:28 點擊數: 【字體: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病死,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實授)。二十八年初,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練兵大臣,并在保定創(chuàng)立北洋軍政司(后改北洋督練公所),自兼督辦,開始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且抓住了清朝京畿的警權。此后,他又兼任督辦商務大臣、電政大臣、鐵路大臣等職,號稱一人身兼八大臣,勢力從軍事急劇擴張到政治、經濟等方面,形成“朝有大政,每由軍機處向諸北洋”的局面。袁世凱的權勢已遠遠超過當年的曾國藩、李鴻章。

   
在當時西方人眼中,李鴻章是“中國第一人”,是中國的改革之父。而袁世凱是李鴻章的最佳繼承人,他“一直負責推動整個大清國的現代化進程”,是少數可以左右李鴻章之后的政局、帶領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政治人物。一位采訪過袁世凱的美國記者說,袁世凱是清朝趨向改革和進步的高層官員中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認真學習國外軍隊的組織方法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人,并且也是第一個極力鼓吹軍隊必須實現現代化的人”。他“雖然不是清國的改革之父,但他能讓改革繼續(xù)進行下去”。他“素質全面”,具有“異常才智”且“野心勃勃”。他善于利用政治時機并有能力把自己推上最高權力的寶座。他吸取了中日戰(zhàn)爭和義和團式反西方的教訓,主張盡量尋求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支持和諒解,以便推動保守的漸進改革。

   
光緒二十七年三月,清廷成立推行“新政”的主持機關督辦政務處,頒布了一系列新政法令。因有戊戌變法的前車之鑒,不少官員對此次新政持消極觀望態(tài)度。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則以“急進改革者”的面目出現,立即于當月向朝廷條陳籌辦新政辦法10條,包括設立課官院和課吏館,對官吏進行新政集訓;命學生學習實用書籍和外國學術;各省設官報局,開啟民智;派遣王公官員出國考察;設立商會,興辦商務等。并首先在山東身體力行,積極推進新政。開辦了課吏館、校士館,成立了山東大學堂(今山東大學前身),創(chuàng)辦了商務總會,設立了銀元局等。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參預政務大臣等八大臣后,對各項新政,袁世凱更是事事率先倡辦。論者以為,“清廷革創(chuàng)之政,幾乎均出其手”。

   
此間,袁世凱除了通過實際把持“練兵處”控制全國練兵的用人、經費、軍械制造、考察等權,“借清政府雷霆萬鈞之力”迅速完成編練北洋六鎮(zhèn)外,在政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均有革創(chuàng)。

   
政治方面的改革,圍繞整飭吏治展開。有提陋規(guī)、改公費;設官吏考驗處、調查處;“開官智”,培養(yǎng)新政人才等。

   
“陋規(guī)”又稱“規(guī)禮”,指年節(jié)時令下級向上級奉送“常例”的金錢和禮物。清代官員俸祿微薄,辦公用度浩繁,不得不行此舉。但長官為飽私囊,無不取之多多益善;屬員為保祿位、謀肥缺,無不非分鉆營、搜刮貢獻。袁世凱認為吏治最大的問題“莫如收受陋規(guī)一事”。他采用的是提陋規(guī)、改公費的老辦法:按各官向來所得多少,明定等級,酌給公費,多者月給一千兩,少者一百兩或五十兩,不得私相授受,否則嚴加治罪,以養(yǎng)官之廉,止官之貪。在清末腐敗的環(huán)境下,此舉的效果可想而知。

   
設立官吏考驗處、調查處,是袁世凱對新老官員進行考驗、考核的改革措施。考驗科目有5項:1。閱歷;2。批判,如公牘文字等;3。律例,如新舊法律、各國憲法等;4。行止,如舉動靜躁,是否吸食鴉片等;5。口力,如對答是否詳明、有無條理。調查分為平時與臨時兩種。平時主要了解官吏政績、采訪輿論;后者查辦奏參要案、總督指交事件、各官互相稟訐事件、紳民控告官吏事件等。

   
“開官智”,培養(yǎng)新政人才的辦法,主要有設課吏館,不久改為直隸法政學堂,專招候補、候選官員學習。每年招120人(后增收山東等五省舉貢100人),分預科(半年)、正科(一年半)。正科課程有:大清律例、大清會典、交涉約章、政治學、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國際公約、國際私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裁判所構成法、應用經濟、財政學、警察學、監(jiān)獄學、統(tǒng)計學、中外通商史、日語、演習裁判等,絕大部分由日本教員講授。畢業(yè)后分優(yōu)劣委派差缺。法政學堂附設幕僚學堂,專教幕僚。另外州、縣新任官員就任前,先赴日本游歷三個月,參觀行政、司法、各官屬及學校、實業(yè),而后再赴新任。又有委派歸國留學生到新政機構工作等舉措。

   
此外,義和團事件后,《辛丑條約》規(guī)定中國不得在天津地區(qū)駐軍,精明的袁世凱就訓練3000名警察取代軍隊進駐天津,取代衙役管理社會治安,維護了主權。在袁世凱對地方自治運動的努力推動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天津舉行了全國首次地方市政選舉。

   
經濟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提倡實業(yè)。提倡實業(yè)的指導思想是辟利源而資生計,增財政而富國家,辦實業(yè)而抗洋貨。

   
工業(yè)方面,成立了負有指導任務的直隸工藝總局。工藝總局創(chuàng)辦了初、高等工業(yè)學堂、勸工陳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實習工場、勸業(yè)鐵工廠、種植園、官紙廠、勸業(yè)會場、北京第一第二小學堂工場,附設有夜課補習所、儀器講演會、工商研究所、工商演說會等。工藝總局通過多種方式勸導、推動工商業(yè)振興;派工業(yè)學堂教員到街頭講演,勸工委員分赴各地調查各州、縣出產及工業(yè)情況;勸導官紳合辦工廠;號召各界人士“同心努力,急起直追,或獨出資財創(chuàng)辦工場,或糾合同志設立公司”,“推廣工業(yè),大辟利源”,并代為籌劃“一切開辦之法、保護之方”,舉辦展覽會;試辦工業(yè)售品所,出售所屬工廠產品,辦理本省寄售業(yè)務,但不代售洋貨;考核鑒定廠礦企業(yè),光緒三十一、二兩年(1905年、1906年)評定模范工廠75家,頒發(fā)金獎牌38枚、銀獎牌47枚;派人帶工徒赴湖北學習織造麻織品,赴江西景德鎮(zhèn)學習制瓷,赴日本考察造紙、織布方法;呈請農工商部批準給予軋豆榨油機、機器輪磨、折疊桌、黑胰發(fā)明者以專利權等。這些均使“實業(yè)”二字深入人心,“學界中人有工業(yè)教育之想,商工界人有工藝創(chuàng)造之思”,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有織染縫紉公司、造胰公司、牙粉公司、玻璃廠、機器造紙有限公司、萬益有限公司(織造氈呢等物)、電燈有限公司、濟安自來水有限公司、北洋勸業(yè)鐵工廠、實業(yè)工藝廠、北洋煙草公司、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啟新洋灰公司資本100萬元,年產水泥20余萬桶,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等,光緒二十九至三十三年(1903年―1907年),直隸即開辦工藝局、所、廠85處。

   
礦業(yè)方面,設立了灤州煤礦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振興商務和接濟北洋官兵用煤。另外,有開平及臨城礦權收回之爭。八國聯軍入侵時,開平煤礦礦局督辦張翼圖謀私利,欺蒙清廷,同德國人德璀琳和英商墨林等人簽訂契約,將該礦改為開平礦務有限公司,中外合辦,在英國注冊,實為英國騙占礦權。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凱發(fā)現該礦及所擁有之河道、口岸、土地等落入英國之手,立即同英國駐華公使交涉,并再三詰責張翼、德璀琳,同時上奏清廷,請飭外務部向英切實聲明,斷不承認所簽私約,尤不能把口岸、河道、土地移交英國公司管理,開平礦權不屬英國,如英人必欲合辦,必須另訂章程,以使“我之產地、利權不至憑空斷送于外人之手”。清廷勒限張翼兩個月收回,經半年仍無眉目,袁世凱又幾次奏參張翼盜賣礦權,等等。臨城煤礦亦系鈕秉臣、龔照瑪擅自與比利時人沙多私立草約,將該礦產業(yè)、房地統(tǒng)交沙多管理,名為合辦,實同盜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凱奏請將原合同作廢,派唐紹儀、梁敦彥先后與沙多重新訂立中外合辦章程,最后議定借款300萬法郎(合銀九十二萬多兩)合辦,將礦產主權收回。
 
   
交通方面,修筑了京張鐵路。京張鐵路是袁世凱督修、中國自籌資金、自行設計、獨立修筑的第一條官辦鐵路。袁世凱委任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兼會辦路務,奏準所用鋼軌、枕木、機器、車輛等材料免納厘稅。京張鐵路路長170余公里,經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地形復雜,工程浩大艱巨。洋人曾輕蔑斷言,中國修筑這樣的鐵路的工程師尚未出世。然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京張鐵路開工,歷時四年全線通車,振奮了民族精神,對于抵制侵略、維護中國權益也有裨益。中國人至今仍熱情傳頌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功績,但多不記得或不了解這條鐵路的決策、資金籌措,包括決定用中國人和中國資金修建等主要是袁世凱的作為。一位美籍華人史學家說:“它(京張鐵路)是由袁發(fā)起、提出和取得的驚人成就。”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帝國驕雄 原來袁世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