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新密發現新“玉王”重4噸 開采中途差點被舍棄
2012/4/1 16:34:5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繼2005年出土1.8噸重的“玉王”后,昨天,新密又開采出一塊大玉,重量是老“玉王”的2倍多,總重大約4噸。
新“玉王”重約4噸
這塊玉是在新密市美玉桃源景區內的密玉礦中被發現的。戴上安全帽、穿上工作服,走礦洞、乘電梯,記者昨天搶先見識了這塊“玉王”的真容。
這塊玉高1.5米、寬1.3米、厚1.2米,總重約4噸。第一眼望去,玉石上蒙滿了石頭泥和粉塵,沒什么特別。仔細看才發現,玉石局部深綠、色澤鮮艷。
據一礦工介紹,記者看到“玉王”的地方并不是它的開采地,“玉王”是從礦洞的另一個層面開采后運到這里的,準備從這里的上料區運出去。
昨天下午5時,玉石正在一點點地向礦井口移動。不料,被上料區一狹窄處卡住了。工人美滋滋地一點點擴充井口。“密玉以40千克至60千克重的居多,礦井上料洞已經是按大體積的密玉標準設計了,沒想到這塊大玉還是上不去,希望明天能讓大家在地面上看到它。”一名工作人員說。
開采中途差點兒放棄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崔金石這兩天一直守在礦井口,等待著玉石運上來。他說,玉石的發掘三分靠工,七分靠運氣。去年3月,工人挖到這塊玉時只能看到它的局部,誰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工人從它四周鑿料,想把周圍的石頭和雜物一點點去掉。連續挖了三個月,都只挖到一些廢料,當時都想放棄了。“五六個工人就這么挖了一年多,等到這塊玉的基本面貌露出來時,我們的眼都直了”。
崔金石說,自古就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這塊玉是目前密玉中開采出來的最大玉石,從局部看材質也很好。雖然現在玉石表面還有一些石頭泥,需要進一步清洗、剝凈,“現在還不能說適合雕成什么玉件兒。不過這塊大玉的價值已經毋庸置疑了,目前不能用市場價來衡量,它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之前,新密曾經出現過兩塊一噸以上的玉石。1960年發現過一塊重1.35噸的大玉,這塊玉被雕刻成“中國登山健兒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工藝品,被周總理譽為國寶,后保存于上海博物館。2005年,發現重1.8噸的玉石,被封為“玉王”。
被寄予拯救密玉厚望
習慣了南陽的獨山玉,聽多了新疆的和田玉,提起密玉就算鄭州人也多搖頭不知。據了解,密玉在國際上被稱為“河南翠”,與新疆和田玉、遼寧岫玉、南陽獨山玉并稱四大名玉。
在新密玉石銷售比較集中的北密新路,記者隨便走進一家,遼寧岫玉、阿富汗白玉、緬甸翡翠等品種很多,密玉并不顯眼。一名店主說:“密玉以綠色為上,夾有紅、黑、白等色,綠不如翡翠,白不如和田,儲存量不如獨山,所以就顯得有點落寞。”
崔金石說,這幾年經濟發展快,大家對玉石越來越喜愛。密玉原材料的價格,從過去的百元一千克上升到現在大約500元/千克。“密玉的硬度為7,質量屬于中上等,還是不錯的”。
為什么密玉的名氣一直不大呢?
崔金石說,首先是密玉的儲藏量不大,有時候一年都開采不到能用的料,現在密玉的開采更是面臨著枯竭的危險;其次,密玉雖然質地屬中上等,但算不得上品;另外,密玉宣傳比較少,經營也分散,不像南陽的市場做得那么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讓新密的一些玉器從業人員很尷尬。
崔金石說,這次大玉的出現給新密的玉石行業帶來很大鼓舞。“希望這是一個契機,能讓新密的玉石行業蓬勃發展”。(原標題:新密發現新“玉王”重4噸 開采中途差點被舍棄)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