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花園口
2012/3/19 10:01:0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現在的花園口已辟為黃河風景區,游客不多。在黃河大堤西側不遠處立著一尊“鎮河鐵犀”。鐵犀高約兩米,坐南朝北,面河而臥,它渾身烏黑,獨角朝天,雙目炯炯。鎮河鐵犀也叫鎮河鐵牛、獨角獸,也是黃河文化的一種。花園口的這頭鎮河鐵犀看上去像個古物,其實是個“贗品”,那個真的鐵犀如今保存在開封東北郊的鐵牛村,是明朝政治家于謙在開封治河時所鑄,于今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
花園口的出名緣于一出悲劇的上演。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并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致1250萬人受災,89萬人死于非命,史稱花園口決堤。關于這一事件,至今史學界仍存在廣泛爭議。
據介紹,扒口事件發生后,由于黃河連年泛濫,花園口的土地變成了沙荒、鹽堿地和澇洼地。從1955年開始,政府在這里修建了4座引黃閘和提灌工程,把黃河水有計劃地引到沙荒、鹽堿地和澇洼地上;2000年后,這里還修建了標準化防洪大堤,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經過多年的努力,花園口的大部分土地都被改造成了良田,利用黃河水種上了水稻。近20年來,花園口又發展起養魚業。如今的花園口,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原標題:魚米之鄉花園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