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
2012/3/31 14:08:1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包括河南的朱仙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和廣東的佛山鎮。如今這四大名鎮中,唯獨朱仙鎮依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鎮。麥收時節,全鎮街道,幾乎全成打麥場。臨秋收,大街小巷,曬滿玉米。百余年前華北平原上的繁華市鎮,如今只是一個大村落。
歷史遺跡和文物,朱仙鎮有“內八景外八景”之說。作為外八景之一的啟封城遺址,有2600年的建城史。啟封城遺址在朱仙鎮東南3公里的古城村,系春秋時期由鄭莊公筑造,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啟封城在西漢時因避諱景帝劉啟的“啟”字,改“啟”為“開”,這就是現在開封的來歷。唐延和元年(712年),開封縣衙遷入汴州,啟封城遂被廢棄,成為居住聚落。現城址西北角保存尚好,高6米,寬10余米,南北長100多米。朱仙鎮【八大景】:古槐濃蔭、鐵桿棲鳳、如樓春秋?馬泉甘露、仙橋神路、九龍困僧王?將臺青松、僻巷隱龍。還有鎮內的岳飛廟、關帝廟、清真寺,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公認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此外,朱仙鎮還有救苦廟仙人街、苗崗古槐、明皇宮、東雙泰古井和韓世忠墓等古跡遺存?李白《俠客行》中,有“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句。信陵君門客朱亥,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中用鐵椎擊殺晉鄙的那位大俠,朱亥勇武過人,深受信陵君信任。相傳,朱亥原來住在鎮北一個名叫仙人莊的村子里,故稱朱亥為朱仙,并把朱亥的故里稱為朱仙鎮,這就是朱仙鎮一名的由來。岳飛北伐,卻被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回,也是在這里;米脂闖賊李自成曾經在這里與明軍主力激戰;太平長毛、捻軍攻打開封時,都是屯兵朱仙鎮。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我國四大年畫之一。明清時期,朱仙鎮有300多家木版年畫作坊,其作品暢銷各地,朱仙鎮木版年畫名揚天下,影響深遠。朱仙鎮木版年畫有5大特點:一是線條粗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夸張,頭大身小;三是構圖飽滿,左右對稱;四是色彩艷麗,對比強烈;五是門神像多,嚴肅端莊。西大街是當年朱仙鎮72條街道中比較牛氣的商業街。可如今站在西大街上,所看到的只不過是稀稀拉拉幾家鋪子,有賣煙酒糖果的,有修自行車的。無法相信,歷史文獻中描述的那個繁華的朱仙鎮就曾經存在于這片土地上。在審視朱仙鎮興衰之前,有必要對古代中國倚重水運的歷史和朱仙鎮的過去作一扼要交代。從拍攝于清朝末年的老照片中我們發現,當時車輛的輪子大得有些夸張。那圓圓的轱轆一看就知是木質的。有著這種輪子的車輛,在當時那些顛簸的土路上前行,可想而知該是多么艱難。因為陸路運輸困難,所以在古代中國,水運的地位至關重要。如果有自然河道,人們肯定會把它利用起來。在沒有河水的地方,人工掘地也得整出一條能浮舟載船的河道。戰國時的鴻溝、隋代的大運河、明朝的賈魯河等,大都由人工開掘而成。當時挖掘運河,猶如現在的鋪鐵路或者修高速公路。
北宋的首都汴梁,就是一個河運的中心。元代時,黃河多次在開封決口,汴河等河流最終被泥沙淤塞。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開始開掘賈魯河,至明末,賈魯河完全開通。朱仙鎮的繁榮,即自賈魯河開通之日始。
朱仙鎮最興盛的時期是清康熙年間。當時,朱仙鎮的鎮區呈不規則的圓形,縱橫三里許,周長十里余,有四個大門。河水自北南下,穿鎮而過。在鎮外的賈魯河上,設置有一個閘門,可啟能閉。舟船從朱仙鎮南下,經淮河可遠達揚州。
當年的朱仙鎮確實不愧為一方商業重鎮。據史料記載,鎮中往來客居的商人,有山西、陜西、甘肅、安徽、福建諸省的,其中以晉商實力最雄厚。晉商在朱仙鎮上設票號、建關帝廟,壟斷了金融行業。陜甘幫多經營山貨皮毛,徽商幫專營典當、茶業,福建人一般販米賣糖,本省人則開酒肆和手工業作坊。本鎮西雙泰的竹竿青酒、玉堂號的豆腐干以及年畫,也是遠近馳名的品牌。
明末清初,河南人口300萬左右,朱仙鎮就有20余萬人。當時全世界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也只有區區十個,用現在的口吻講,當年朱仙鎮有很多就業、發展的機會,自然就會勾得人去,客商、小販、撐船工,連青紅幫、妓女也跟著來了。像秦淮河的胭脂氣一樣,朱仙鎮也有一條商業繁榮派生出來的春樓街。全河南十五分之一的人口聚集在那里,當年的朱仙鎮沒有理由不“牛氣”
朱仙鎮走向衰落,是黃河多次施暴的結果。據《開封縣志》載,從公元1194年到公元1944年的750年間,黃河在開封縣境內決溢多達371次,平均兩年泛濫一次。每次黃河泛濫,都會出現城鎮被毀、村落消失、耕地被淹和民眾流離失所的慘劇。
黃河泛濫造成泥沙淤積,賈魯河的河床逐年抬高。朱仙鎮完全不通舟楫,是在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其水運地位隨即被周家口代替,這是歷史學者認定的朱仙鎮衰敗的第一個階段。4年之后,京漢鐵路通車(1904年)。1912年,津浦鐵路開通。于是,中國整個南北交通路線面目全非,一個倚重水運的時代徹底宣告結束。
朱仙鎮人一說起過去就不禁眉飛色舞:“那時俺這鎮上人口20多萬不說,光各地的客商就有好幾萬,街道、廟宇多得數不過來。”1995年初,朱仙鎮開始實施雄心勃勃的復興計劃。這個昔日的大鎮決心擊碎經濟、文化。在“大干,干大,干快,干好”的口號下,朱仙鎮制定出了一個“超常規、大跨度”的發展戰略,計劃在兩三年內徹底改變落后面貌。這一計劃,在后來被人稱為“不自量力的冒進”。
1995年,鎮上同時啟動多項城鎮建設工程,一是投資近百萬元蓋現代化的鎮辦公大樓,二是拓寬鎮內的四條大街,三是在鎮中建“開發區”,四是硬化村、鎮之間的道路等。同時興建那么多的工程,錢從何處來?向銀行貸款,但是縣各銀行已無多少錢可貸。余下的只有兩途:一是要各基建工程隊帶資承包,許諾工程完成驗收后付款;二是向全鎮人攤派。
據一些資料顯示,當年的“攤派”頗有些大慶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野蠻勁頭。譬如,拆遷一間沿街民居,補償150元至200元;鎮轄14個村,每村集資16萬元,在鎮中建一座樓。
1995年,朱仙鎮人均負擔開發費將近600元,而該鎮1995年人均收入不過1200元。這次粗暴的復興計劃帶來了毀滅性的負面影響,終結了朱仙鎮振興經濟的愿望,朱仙鎮再也沒有理由再現歷史的繁榮。
鎮政府一直夢囈把朱仙鎮開發成為一個影視城,一個旅游城。朱仙鎮距離開封22.5公里,全鎮人口3.8萬,其中鎮區人口1.8萬,2001年財政收入4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8元。如此規模的一個小鎮,究竟能撐起幾條商街、多少店鋪?開封人、朱仙鎮人自有他們的苦澀。在看不清結果的猶豫中,他們不得不一根筋地執著。
倘若朱仙鎮整個明清時代的老房子,甚至整個寨墻寨門都僥幸存留了下來,也大抵如山西平遙古城、皖南和江浙一帶的古村落一般。那么朱仙鎮人大概也可以一邊住在祖輩留下來的豪宅里享著清福,一邊收著游客們送來的大把鈔票。只可惜朱仙鎮所存古跡無幾,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并沒有給朱仙鎮帶來可觀的真金白銀。
啟封城遺址不管多么具有考古價值,也僅僅是學者留連忘返的地方。在一般人眼里,它也就只是一個高高隆起的土堆兒。
貫穿朱仙鎮南北的賈魯河,當地人稱之為東京運糧河。如今的賈魯河水極淺,水色如漆,似乎連揚起波紋的氣力都沒了。兩岸的仿古商街大半關門閉戶,寂靜而落寞。(原標題:朱仙鎮)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