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開封的歷史
2012/3/30 15:33: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開封眾多的文物古跡當中,鐵塔是開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成了游客必到之地。但到了那么多次開封,我都不曾去過鐵塔,如果不是這次陪父親,我依然不會去。我一直在擔心,如果一直占領我們心理制高點的開封鐵塔,如果不那么歷史,不那么秀麗挺拔、雄居中原,那豈不是要多失望一次?
現存的鐵塔(開寶寺塔)位于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城區的東北隅,鐵塔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這座鐵塔的建造同佛舍利有關:相傳佛舍利被古印度的8個國王均分,其中一份被信仰佛教的阿育王取出分藏在8萬多個小塔內運送到各地,其中一部分傳入中國,寧波的阿育王寺就是因為得到一份阿育王的佛舍利而建造的;到了五代時期,占據浙江的吳越王降宋,佛舍利也就跟著到了開封,供奉在開寶寺13層木塔里;開寶塔在建成后毀于雷火,后來宋仁宗重修開寶塔,為了防火材料由木料改成了磚和琉璃面磚,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鐵塔。
一下車走進鐵塔公園,就遠遠地看見“天下第一塔”幾個大字,走近一看,是米芾所題。才轉過一道彎,就看見鐵塔在陽光下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帶著歷史特有的深邃和冷峻,刺破青天令人震懾和敬畏。遠望猶如鐵鑄近似鐵色,故得名稱之為“鐵塔”;走近看時,通體遍砌褐色琉璃磚鑲嵌。鐵塔是座斜塔,向東南方向傾斜,據說當年的設計者已經考慮到了這個結果,最初是把它修得偏向西北方向。鐵塔是因其卓絕的建筑藝術聞名遐邇的:鐵塔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采用仿木結構,以許多形狀大小各異的 “結構磚 ”相組合,這些結構磚就像木料一樣用榫卯結構組裝起來,磚與磚之間有溝有槽,嚴絲合縫。塔磚飾以飛天等圖案,層層塔角懸掛風鈴,風吹過叮當作響,空靈的天籟之音似在召喚世人。汴京八景之一的“鐵塔行云”,就是沿塔身內砌旋梯盤旋而上直登塔頂。那時候高層建筑不多,當登到五六層時,可以看到開封市內街景;登到七八層時,可以看到郊外農田和大堤;登到九十層,可看到黃河如帶;登到頂層,便覺得直接云霄,祥云纏身和風撲面,故有“行云”之稱。不過我們沒有機會攀爬上頂,估計由于保護的原因,塔門被鐵將軍把持著。
鐵塔得名的另外一個原因,估計與其本身堅固異常有關。九百多年來,鐵塔歷經地震、暴風、水患等自然災害,特別是黃河水數次滔滔入城,厚重的泥沙猶如毀滅龐貝古城的火山熔巖頃刻間淹沒了,但鐵塔依然屹立在波濤之上。1938年,侵略開封的日寇曾野蠻地對鐵塔連續炮擊,塔身中彈上百發雖然各層的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鐵塔同古城一樣雖傷痕累累,卻正義凜然昂首挺立。
1952年,毛澤東來到開封鐵塔視察,聞此事后,毛主席說了一句話:開封鐵塔名不虛傳,代表中國人民是打不倒的。經歷如此多的災難而不倒塌,出來設計的科學性,工藝的精湛,我看留下來的解釋便只有一個:佛佑鐵塔。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千年前建塔的祖先們,不經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兩個制高點,來俯瞰一代代的子孫是否有點出息、有點能耐。當我爬到最后一層,我真想氣喘吁吁地叫一聲‘我報到,我的祖先’”。
黃河、古城、鐵塔……這是歷史留在開封的獨特記憶。從時空、物理上,鐵塔都是開封的制高點,其實,鐵塔更是開封古城的精神家園,是這座城市的脊梁,讓我們在近千年后,還通過鐵塔,解讀著這座中原城市的滄桑和內涵。(原標題:鐵塔:開封的歷史)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胡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