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包公祠
2012/3/28 10:17: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包公祠位于開封市中心的包公湖西側,與延慶觀毗鄰。開封包公祠占地1公頃多,是一組典型的仿宋風格的古典建筑群。它氣勢宏偉、風格凝重典雅。 建筑風格古樸,全祠由主展區、園容景區和功能服務區三部分組成。祠內主要建筑與景現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廂廊大殿、東西展殿、假山瀑布、石雕百龍亭與噴泉、小橋流水、嶙峋奇石。
其中大殿內高3米多、重達2,5噸的包公銅像引人注目,包公蟒袍冠帶,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凜然不可予奪的浩然 正氣,是集歷史、思想、藝術于一體的包公寫照。像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歷史文物與典籍。 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志銘等。
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有北宋開國以來148年中183任開封府尹 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謂京官的花名冊),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條深深的凹痕,這是人們觀賞碑刻時總在其名下 指指點點,天長日久磨出來的,它正是歷代人民愛戴包公的見證。 東西展殿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傳說軼聞,歷史故事,特別是東殿的群組蠟像《鍘美案》與真人大小一樣,色彩鮮明、形神俱備、毫發俱現、栩栩 如生,倍受中外游客贊揚。
千百年來,包公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個豐碑,他給人以生存的力量;給人以堅韌的求索;給人以師法的典范。包拯,世稱包公,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清官。他一生憂國憂民、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清正廉潔。尤其是他知開封府時,倒坐南衙,抑強扶弱,鐵面無私,為百姓伸張正義,贏得了一個享譽古今中外、婦孺皆知的美名——包青天。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
包公祠是一組典型的仿宋風格的古典建筑群。氣勢宏偉,凝重典雅。祠內主要建筑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回廊、大殿、東西配殿。進入大殿內,高大的包公銅像引人注目——只見他蟒袍冠帶,正襟危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凜然正氣,是集歷史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包公寫照。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德美政的歷史文物與典籍。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紀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志銘等。其出仕明志詩開宗明義寫道“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一個大義凜然、正氣沖天的包公形象躍然紙上。
包公祠的園容景觀玲瓏剔透、精美典雅、富有靈氣。包公祠憑湖臨風,綠樹紅墻倒映在碧波之中。它四季滿目翠綠、月月花香撲鼻、處處幽雅宜人。有假山、奇石、名貴花木、石雕、噴泉、瀑布、小橋、游魚……雄鷹展翅欲飛,小鳥獨立枝頭;魚翔潛底,花團錦簇;小動物憨態可掬、藝術品巧奪天工……它們向中外游客展示著包公祠的獨特魅力。
包公晚年留下的鐵嚴家訓寫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這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惡如仇、清廉傳家的高貴品質。元代詩人王惲賦詩贊曰:“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范見留題。驚烏繞匝中庭柏,猶畏霜威不敢棲。”頌揚包公和范仲淹的盛德和威名光耀千古,把貪官污吏比作可惡的烏鴉,即使千百年后,見其碑猶如見二公其人。開封包公祠集中全面地展示了包拯的高尚人格、清德美政、清廉家風及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欣賞之余,更加深了對包公那跨越時空的敬仰之情。
包拯是我國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公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我國的傳統戲曲曲目中的《鍘美案》等都生動描述了這位清官是怎樣的不畏強權,執法如山。包拯在北宋時期曾任開封府尹,一生為官清廉,其功德為后人世代傳頌。
開封包公祠是為紀念包拯而恢復重建的。是目前國內外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影響最廣的專業紀念包公的場所。它坐落在七朝古都開封城內碧波蕩漾、風景如畫的包公湖西畔,是國家旅游局開發建設的中原旅游區的重要景點之一、河南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原標題:包公祠)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長沙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