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賢媳與“尚節樓”
2012/3/28 10:22:0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合肥作為包公故鄉,廬州街面上隨處可見包公留下來的印記,就連一些小巷也和他拉上了關系。比如,尚節樓巷。查閱《合肥地名錄》得知,尚節樓巷南起長江路,北接安慶路,曾是徽州路的一段。翻開包公家譜,開篇是一道皇帝的圣旨,其中就提到了這條名巷。據傳圣旨為蘇東坡所書,內容是為了旌表包公媳婦的高尚節操。相傳包公唯一的兒子在娶了一大家***后,不久死了,只剩下守寡的媳婦獨自撫養著小孫子,再后來唯一的小孫子也不幸夭折了。就當時社會風氣,對包拯的媳婦而言,她有充分的理由擇夫再嫁,但為了照顧歲數大了的包公夫婦,包公媳婦盡起丈夫的責任,沒再嫁人。包公在兒子死了之后,變得心灰意冷,連貼身小妾也一紙休書將其打發回家了,但心細的媳婦發現小妾已經懷孕,在其回娘家后不斷派人去探視她,直到她把小孩生下,一看是個男孩,才將事情真相告訴了包公。后來她一直住在尚節樓巷,將小叔子一手撫養成人。從此包公子嗣才得以延續。尚節樓巷也因包公媳婦的守節大義從此美名傳遍四海。古老的尚節樓巷一路崎嶇走到今天,后來逐漸凋零于滾滾的城改洪流中。專門研究包公的程如峰老人告訴記者,尚節樓巷所處的位置就是當年包公的老家,這條巷子直通旁邊的一條大河。據老合肥李家璧老人介紹,解放前,尚節樓巷不長,很窄小,兩邊都是平房,附近一片荒涼。巷子里零星地散布著幾家小飯館、裁縫店,其中有一家名叫“五味齋”的元宵店非常出名,味道好,且做工比較考究,所用的糯米粉不是平常石磨磨出來的,而是在門口的石臼里現舂的,因此貨真價實。據牛耘老先生回憶,當時巷子里還有一座小廟,常有人前去燒香,后來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掉了。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因地理位置重要,尚節樓巷一直處于改造的中心,成為商必爭之地。直至后來市府廣場修建,美菱大道改造,古老的尚節樓巷走進了歷史,不再為人所知。在今天的四牌樓處,從百貨大樓至樂普生的一段,就是尚節樓巷的“前身”。置身此地,誰能想到寸土寸金的旺鋪底下竟然埋藏著一條千年古巷呢……(原標題:包公賢媳與“尚節樓”)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包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