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瑞(1878—1932) 四股弦藝人。字吉武,乳名臣妮,男,漢族,盲。獲嘉縣太山鄉(xiāng)辛章村人。
張景瑞家境貧寒,十二歲從一女性師父(名不詳)學拉四股弦。他因頭腦聰穎,富有樂感,故十八歲便自立門戶,拉四股弦名聞鄉(xiāng)里。二十一歲開始收徒,二十四歲擔任“三皇會”會長,主管獲嘉縣南半縣的盲藝人,人皆呼“瞎縣長”,意思是管盲人的縣長。
張景瑞的指法嫻熟,拉股四弦的音色純正動聽,模擬男音或女調,無不出神入化,在他巧妙的弓弦上可出現(xiàn)鑼、鼓、镲、簫、笛、嗩吶之音,并可拉出家禽叫、蟋蟀鳴,以及風聲、鳥語,馬嘶狼嚎。故人稱贊:“臣妮拉四弦,聽啥有啥。”他拉的曲目《小寡婦上墳》名聲大震。1915年,東張巨舉人賈德武(在開封任要職)從開封回鄉(xiāng)祭祖,省內同僚與獲嘉縣諸多官宦名流備禮同祭,時邀張景瑞到東張巨擺書場。張景瑞手把四弦,先拉一曲《嫦娥奔月》,接下來,將《小寡婦上墳》拉得如泣如訴。內中“哭夫”、“和尚念經”牽人肺腑,催人淚下。賈德武贊他“藝之靈杰,弦之精魂”。并取已一字。送字“吉武”。此后,張景瑞走街串巷,人稱“吉武先生”,縣長為其讓座,鄉(xiāng)紳遇其打拱。東張巨劉宅大戶在私家花園(村北陳莊附近)專設了書棚,特邀張景瑞演奏,每得現(xiàn)洋一麻袋。為此,辛章村的老輩人傳開一句歇后語:“臣妮掙現(xiàn)洋——袋扛哩。”
張景瑞出名以后,錢來全不費功夫,加上教徒弟的收入,家景一度富裕。但不久,本村上一個吸大煙的親戚使他漸多接觸中染上了煙癮。東張巨劉宅院中的男男女女多抽大煙,每每以吸“老海”引逗。張景瑞每拉一曲,劉家送“老海”三袋。一來二去,張景瑞越來越上癮,最后煙癮成性,債臺高筑,惡習敗壞了名聲,鄉(xiāng)里不再喚他“吉武先生”,而直喊他“瞎臣妮”了。
張景瑞在藝術上的造詣和特色,是以音聚神,以神呼形,樂中顯美丑,弦上定忠奸。他最擅拉唱的《黛玉葬花》、《小老鼠告狀》、《上天橋》、《小二姐做夢》等,聽眾最喜歡,使聽眾恍若身臨其境。為此,舉人賈德武曾推薦他到天津,開封賽藝。
1932年,五十四歲的張景瑞因肺病謝世。手下徒弟十數(shù)名集聚辛章村,沿街擺開書攤,唱書三天,之后,徒弟們車拉靈柩,號啕至墳場,將其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