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鄉 >> 秀美山水 >> 山水與品牌 >> 瀏覽新鄉

百泉書院變身清代貢院

2015/12/29 14:24:30 點擊數: 【字體:

 
 
    北宋時,因有諸多名師巨儒講學其中,河南輝縣的太極書院名聲大震。明成化年間,重修后更名為“百泉書院”。清順治年間,河南貢院移至百泉書院,它見證了科舉考試的盛大場面。乾隆皇帝游覽百泉景區時,百泉書院被改為“乾隆行宮”,講學活動由此終止。而異地重建的新百泉書院,至今依然書聲瑯瑯。
 
    新老書院遺址尚存
 
    水是百泉景區的靈性,因為有面積達3.4萬多平方米湖水的滋潤,依偎在輝縣蘇門山南麓的百泉景區,被譽為“中州頤和園”和“北國小西湖”。而如今的百泉景區湖水干涸,荒草叢生,滿目荒涼。
 
    這座河南省保存最好的古代園林建筑群,因為沒有了水的滋潤,漸漸地被人疏遠了。好在百泉景區的魂魄還在,這就是百泉的厚重文化!
 
    輝縣市博物館副館長高有生認為,百泉景區之所以能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鍵是“涌金亭”內現存的50余塊珍貴碑刻、一些名人在此留下的遺跡以及久負盛名的百泉書院遺址。
 
    高有生說,歷史上有“輝縣之勝在百泉,百泉之勝在書院”之說。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于元祐年間游覽于此,揮毫疾書“蘇門山涌金亭”六個大字。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來百泉游覽時,住在百泉書院,百泉書院被改為“乾隆行宮”、“翠華行宮”。
 
    清道光六年,輝縣知縣周際華認為,百泉書院曾經聲名顯赫,就此廢止,實為憾事。便捐出自己的俸祿,在輝縣城內購買房屋,恢復講學。
 
    1952年,百泉書院被河南省干部療養院占用。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療養院,一部分為河南省百泉腫瘤醫院,占地約60畝。
 
    療養院四周為紅色圍墻,院內是幾棟磚瓦式建筑。療養院大門緊閉,里邊冷冷清清,幾株粗大的柏樹讓人頓生滄桑之感。異地重建的新百泉書院,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部分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成了輝縣市城內小學的一部分。
 
    選址講究“天人合一”
 
    百泉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五代末年的太極書院,書院的辦學宗旨就是講明“太極之理”,教學內容是以《易學》為主。
 
    太極書院建在了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百泉,創辦者強調“天人合一”,注重自然環境對人的教育熏陶作用。
 
    北宋是太極書院的鼎盛時期,太極書院一躍成為全國有名的書院。
 
    在百泉景區內,有一座邵夫子祠,這是后人為紀念邵雍在此講學而修建的。
 
    太極書院的盛名與邵雍講學其中有關。邵雍是一代理學大師,他寫出了《皇極經世》巨著,融合《周易》和道教思想,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象數學體系,這是他對人類的最大貢獻。再加上其他儒學大師周敦頤、程顥、程頤等人的“加盟”,一時間,百泉彈丸之地,遂成理學淵藪。
 
    歲月更替,太極書院也幾度興衰。
 
    金兵侵犯中原,太極書院遭到毀壞。元代時,有識之士在原址上重修太極書院。理學家趙復、著名政治家和學者姚樞等人也講學于此,全國各地士子慕名而來。一度衰敗的太極書院,再次興盛。
 
    因當時的許多名士都曾受學于此,故后人在評說理學的發展時有“宋興伊洛,元大蘇門”之說。意思是,理學興起于宋代的洛陽,發揚光大在元朝的輝縣蘇門山。姚樞等人離開百泉后,太極書院漸漸蕭條。
 
    河南貢院遷至書院
 
    到了明成化年間,沉寂了220余年的太極書院又得以復興。
 
    河南提學僉事吳伯通、知府張謙在太極書院舊址上,又重建書院。當時有62間房子,四周繞以圍墻,大門匾上寫著“百泉書院”。吳伯通請名師授課,率地方官督課,還親自為書院制定《學約教條》若干則。
 
    清朝初期,百泉書院因成為當時的河南最高學府,而聲名鵲起。
 
    明清兩代,開封是河南省省會,河南貢院就設在開封城內。河南貢院是本省生員、貢監生進行鄉試的地方。
 
    明崇禎十五年,開封城內的貢院被黃河水沖毀,河南省、開封府和祥符縣的諸職能部門都不得不在周圍州縣辦公,河南鄉試被迫中止。
 
    第二年,河南提督學政上奏朝廷,請求補科河南鄉試,臨時將河南鄉試移到黃河以北地區。當時的輝縣知縣郁英,向御史蘇京請求以百泉書院為河南鄉試考場,蘇京準許。清順治元年,河南貢院正式遷移到百泉書院之中。
 
    從順治二年到十四年,遷到輝縣的河南貢院共歷六科,應試生員萬人,主考官及監考員達數百人。這是河南鄉試不在省城開封舉行的少有現象,在全國也極罕見。
 
    清順治十六年,御史李粹然上書皇帝,請求復返貢院于汴梁。有官員建議,拆掉書院遷到開封。當地知府竭力陳述:此貢院原為百泉書院舊址,并非汴梁貢院之物。在其努力下,百泉書院得以保存。
 
    1662年,清政府在明代城墻基礎上重修了開封城。而龍亭一帶先于古城開始復蘇,早在1659年清政府就在周王府的遺址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河南貢院,河南鄉試由輝縣百泉書院重回省城舉行。
 
    書院改為“乾隆行宮”
 
    清康熙年間,是百泉書院的又一個鼎盛時期,當時,一代大儒孫奇逢來此講學,四方學者,紛至沓來。百泉書院不但馳名中州,還同浙江的姚江書院、陜西的磋中書院一起,站在全國諸多書院的前列。
 
    據考證,孫奇逢除在書院教授生徒外,還成立“蘇門會”、“十老社”、“孟城會”等民間學社組織。他們皆以古代圣賢自期,相互砥礪,發展學術,以成千秋盛事。
 
    孫奇逢是實學派的代表人物,強調“實學”、“實行”、“實用”,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其去世后,衛輝府六縣紳士聯名奏請,在蘇門山上的圣廟中,為其設立塑像。道光八年,朝廷詔令從祀文廟。
 
    清康熙二十三年,當地知府重修百泉書院,增建東西號房10間,修葺前后廳堂,改作歲科二試考棚。清雍正三年,考棚移入衛郡書院,百泉書院停辦。一直到乾隆七年,才再次恢復講學活動。這時的百泉書院規模宏大,分為前院、中院和后院,各院自成體系,又渾然一體。
 
    公元1750年,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駕臨,百泉書院被改建成仿宮廷式建筑,盡顯皇家威儀。
 
    此后,乾隆行宮成為圣地勝跡,不得再做書院之用,正殿、寢殿原樣保留,其余房舍作為上級官吏巡按百泉之住所。
 
    靈活實用的教育方法
 
    北宋時,百泉書院已經推行“門戶開放”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書院之間相互流動,不受地域、學派的限制。
 
    那時,邵雍、二程等著名理學家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觀摩教學、寓教于樂等。主講者邵雍、程顥、程頤、司馬光、張載等人的政治主張、學術見解、學派不同,但是他們規定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書院而不必放棄自己信仰的學派。因此,百泉書院成為中原地區傳播理學的發祥地之一。
 
    元代時,趙復、姚樞等人在此講學時,不分高低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一律給予教誨,培養他們成材。
 
    百泉書院也有嚴格的院規,明萬歷三年和清道光六年,輝縣的縣令分別給書院制定了學約,以規范院生言行舉止。
 
    百泉書院作為歷代的知名學府,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著作。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從事學術研究,提高教學水平,書院建有刻印機構,因此百泉書院藏書頗多。直到今天,輝縣市的博物館里還保存著百泉書院的不少藏書,其中珍藏有清代學者孫奇逢的刻印書版數千塊。
 
    百泉書院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由民間辦學者傳辦,百泉書院作為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形式,其辦學模式仍為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6-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