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鄉(xiāng) >> 秀美山水 >> 山水與品牌 >> 瀏覽新鄉(xiāng)

白云寺李贄詩碑

2016/2/23 15:40:33 點擊數(shù): 【字體:

 
    春日滿院花草香,冬季亦有松竹立。寒冬時節(jié)的太行古剎白云寺,雖無繁花似錦的熱鬧,卻更顯清幽靜謐的情致,與千年名寺的盎然古意相映成趣。白云寺位于太行山東麓,距輝縣市城區(qū)30公里。1992年,國家林業(yè)部在此建立白云寺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nèi)林海茫茫,百鳥爭鳴,但佛教文化深厚的白云古寺仍是整個景區(qū)的中心。
 
    在白云寺大殿側(cè)的前壁上,有一塊臥碑形的刻石,為明代著名異端思想家李贄和朋友唱和留下的詩碑。那是明嘉靖四十五年,李贄從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調(diào)任北京禮部司務(wù),他路過輝縣,曾避暑白云寺。當(dāng)時幾個朋友來訪,互有詩文應(yīng)答。后人刊刻于石上,成為今天的李贄詩碑。詩碑長127厘米,寬58厘米,全文抄錄如下。
 
    早秋乘公務(wù)便,訪李卓吾白云山中,命韻得山字。
 
    出城載酒訪函關(guān),十里肩輿度遠(yuǎn)山。
 
    談道石床風(fēng)韻寂,論心泉閣鳥聲閑。
 
    桃源花繞迷歸路,谷口煙濃擁去綸。
 
    我欲尋幽作新隱,禪堂深鎖白云間。
 
    石陽鄧林材
 
    相訪過山詩,題詩欲滿山。
 
    野人驚瘦病,仙客喜開顏。
 
    落筆天將暮,舉頭葉可攀。
 
    行吟出樹下,云在意俱閑。
 
    卓吾李載贄
 
    途中懷寺上諸友
 
    世事何紛紛,教予不欲聞。
 
    出郊聊縱目,雙塔在孤云。
 
    雨過山頭見,天晴日未曛。
 
    騎驢覓短策,對酒好論文。
 
    思君復(fù)自陟崔嵬,君獨(dú)思君不顧回。
    
    一雨半犁堪種谷,三人兩病懶登臺。
 
    棋聲忽應(yīng)空山去,酒味歡從得水來。
 
    可是君宣尋到我,須臾為報洞門開。
 
    “時嘉靖丙寅,予偕諸友避暑山中,趙永亨,字子吉、陳藎,字予進(jìn)、張士允,字子中、張世樂,字子善,既獲嘉傅坤為6人之友。予為誰?即卓吾。”
 
    五岳探奇興有余,白云南臥即吾廬。
 
    泉中欲洗巢由耳,門外何勞長者車?
 
    是處青山應(yīng)入夢,他年緣野可忘居。
 
    僧家莫道閑游覽,安石蒼生意未虛。
 
    樓閣依山寺,煙霞傍翠微。
 
    天清吟望闊,樹密野人稀。
 
    欲跨乘風(fēng)鶴,還憐釣月磯。
 
    況逢年契侶,瀟灑共忘歸。
 
    據(jù)了解,當(dāng)時40歲的李贄,已親身經(jīng)歷了親人次第成新鬼的無可奈何。他在做南京國子監(jiān)教諭時,父李白齋病故,他不得不依成例守喪3年,其間無以維持生計,不得不以教書為生。有一次,全家竟在冰雪中整整餓了7天,他的次子在饑餓中夭折。不到兩年,其祖父李竹軒也去世了,他不得不再次辭職,去泉州料理喪事。在這以前,他先在共城(輝縣)——他的第二故鄉(xiāng)購下田產(chǎn),安置下了妻子和3個女兒。然而,當(dāng)他在1566年回到共城時,迎接他的只有妻子和大女兒,另外兩個女兒都在連年的饑荒和瘟疫中失去了生命。在他后來的回憶中,那種無以言表、寒徹心肺的悲哀,一絲絲從紙中透出來:“入門見室家,歡甚,問女兒,又知?dú)w來數(shù)月俱不育矣。此時,黃宜人(李贄妻)淚相隨在眉睫間,見居士(李贄)色變,乃作禮、問葬事及其母安樂。居士曰:‘是夕也,吾與室人秉燭相對,真如夢寐矣。乃知婦從勢逼情真,吾故矯情鎮(zhèn)之,到此方覺履齒之折也!’”
 
    對于李贄來說,早年的貧窮給他帶來了4個兒女的夭折,無論以后在宗教領(lǐng)域涉足再深,麻醉自己到何種程度,他也不會有安處陋巷安貧樂道的高尚,他將永遠(yuǎn)離開貧困。這位百泉居士自己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他在與衛(wèi)輝推官好友《鄧石陽書》中感慨:“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故穿衣吃飯,而世間種種,皆在其中。”在《焚書》中,他不止一次道出自己在出世入世間徘徊的苦惱,當(dāng)然,也離不了窮困所給他精神上的傷害。“惟不得不作升米之祿以為養(yǎng),不容不與世俗相接而已。”
 
    因此,他削發(fā)為僧后,不在荒山野嶺苦修,更不參加寺院的誦經(jīng)祈禱,仍保持著官僚學(xué)者的生活方式。1580年,他在姚安知府任上辭官后,先在湖北黃安名門耿定向家做門客,后投奔湖北麻城望族周思敬家,再到高官梅國禎家。到麻城芝佛院潛修時,也是靠這幾家大戶在衣食上奉養(yǎng),毫無貧乏之憂,還周濟(jì)了滿寺僧眾幾十名。
 
    平原博物院副研究員、潞王陵博物館原館長杜彤華告訴記者,李贄原名林載贄,因林李同姓,后改為李贄。他號卓吾,又號宏父、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為福建泉州晉江人,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卒于萬歷三十年(1602年),享年76歲。他家中不少人與西亞人通婚,實際上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家族。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贄參加福建鄉(xiāng)試中舉,因家境困難,他放棄了參加會試的機(jī)會,以舉人的資格開始了宦海生涯。
 
    他先是在云南姚安人知府,期未滿,辭官而去,并由儒入佛。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到輝縣任教諭,3年后調(diào)任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從此,他先后宦游南京、北京等地20余年,到處批判儒家道學(xué),因而遭遇坎坷,74歲時蒙冤入獄,后被迫自刎而死。他著有《焚書》、《藏書》等,對后世影響較大。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鄉(xiāng)日報(2013-02-08)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