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社會文明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基層群眾呼喚文化進社區、下農村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如何做好文化服務農民、服務基層“雙服務”工作,不僅是滿足群眾新期待和新要求的現實需要,也成為農村和諧發展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中國十大女杰、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劉志華的帶領下,新鄉縣小冀鎮京華社區文化中心以服務農民新生活、服務基層文化建設為中心,圍繞“建強基礎文化設施、做大文化服務項目、培育社區文化精神、提升社區凝合力”的工作思路,在建好社區文化基礎設施的前提下,積極創新文化服務的模式和內容,拓展服務渠道,在凝神、聚力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條文化活躍生活、文化凝聚人心、文化推動發展的好路子。
建成“豪華”的農民文化中心
新鄉縣小冀鎮京華社區成立于2010年8月10日,由小冀鎮原京華村、東街村合并而成,總面積5900畝,現有1125戶、5126人。
京華社區成立后,隨著社區面積的不斷擴大,社區居民人口的增加,群眾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原來5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農民文化宮難以滿足社區群眾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為此,社區在2013年投資4000多萬元,對原有的文化設施進行改造和完善,建成了占地近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社區文化中心。
這其中,包括建筑面積2260平方米的京華歷史陳列館、50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120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播廳,以及健身廳、塑膠籃球場、乒乓球室、羽毛球室、臺球室、棋牌室、醫務室、老年人活動中心、兒童樂園、婦女之家和圖書室等場所,并購置了各種圖書和體育活動器材。
一位廣州游客發出感嘆:“既使在發達地區的農村,我也沒有見過這樣氣派的文化大院!京華社區居民能享受這樣的‘樂園’,真是有福氣!”
用“樂園”密切黨群關系
京華社區文化大院建成后,為了更好地發揮社區宣傳黨的政策、傳播致富技能、引導生活新風尚的主陣地作用,以及成為居民休閑娛樂、健身鍛煉、談心議事的好去處,社區不斷創新形式,科學管理。
安排一名社區副書記負總責,配備8名專職工作人員,建立日常管理檔案,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績效管理。每年分批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學習至少兩次,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確保文化大院正常運行。
在文化中心經常開展惠農政策、農技推廣、法律援助等一系列講座。同時,以開展村民議事活動來吸引廣大村民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形成村民在活動中議事、在議事中交流的氛圍,通過干群相互溝通,從而密切了干群關系。
2013年以來,京華社區在文化大院召開全體社區居民會議12次,居民代表會10次,管理人員和黨員會議26次,組織社區黨員學習12次。舉辦“互聯網+”、“心腦血管健康”、“法制教育”等講座6次。
讓農民歡樂不斷
社區經常開展廣場舞、健身操、戲劇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京華人每天在文化大院可以各取所好,有序活動。
每天早上和傍晚,在社區文化廣場和京華園景區廣場,分別有200人左右的廣場舞和太極輔導隊在鍛煉。
2013年以來,成功舉辦體育運動會6次、歌詠比賽3次、技能比賽2次、詩歌朗誦比賽2次。2015年4月20日—24日舉辦京華社區第四十二屆體育運動會,參賽人次1652人。每次比賽項目主要有:籃球、乒乓球、游泳等11個項目。
京華經常利用節假日邀請市、縣的籃球愛好者進行交流比賽;2013年榮獲河南省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優秀組織獎;2014年榮獲河南省萬村千鄉農民籃球賽新鄉賽區二等獎。
此外,京華社區文化大院還經常邀請省、市藝術團體來交流演出;面向社會組織四屆“京華杯”大鼓比賽、聲樂舞蹈比賽、模特比賽、紅歌大賽、戲迷大賽等,與新鄉市文化局聯合舉辦“新鄉市少兒文化藝術節”;1999年開始在京華園景區連續舉辦17屆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今年端午節,在京華園景區主辦“漢服古禮祭屈原”活動,穿漢服,行漢禮,萬人祭拜頌屈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晚上上演震撼人心的5D燈光秀,方圓百里的群眾紛紛前來分享文化盛宴。吸引中央電視臺記者前來采訪,在中央4套進行播放。
多種形式的娛樂方式不僅豐富了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杜絕了不良風氣。如今,社區居民下班后喝酒打牌的少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已成為社區的一道亮麗風景。
同時也給京華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京華社區擁有各類經濟實體11個,2014年固定資產達40億元,年人均純收入達3.8萬元。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省“五個好”基層黨組織、河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河南省體育先進企業、河南省十佳文化產業村、新鄉市“歡樂中原”群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