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潞簡王陵神道上的四對無名瑞獸,經全國明代帝王陵一體化保護組織顧問、全國明代藩王研究會秘書長、新鄉市文物工作者蘇德榮先生20多年的潛心研究,確定其為我國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所說的猰貐(圖①)、爰居(圖②)、貔(圖③)、狻猊(圖④)。而這四種瑞獸石雕形象是迄今為止在中華大地上第一次發現。
猰貐、爰居、貔、狻猊4種瑞獸的形象從未在歷代石刻及各種藝術作品出現過,其名稱和含義一直存疑至今,是我國考古領域的一大疑案。蘇德榮先生經20多年的潛心研究,查閱有關典籍近百種,多方調查求證,綜合比較,撰寫成了《潞簡王墓石刻儀仗群石獸名稱、含義簡釋》研究論文,終于確定了這四種瑞獸的名稱和含義。同時,他還把在歷代陵寢中出現過的其他10種石獸的含義,一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筆者在潞簡王陵長長的神道上看到,兩邊排列的石刻儀仗群渾為一體,氣勢磅礴,充滿肅穆、莊嚴之氣氛。雖歷經近400年風雨滄桑,各物體態依然輪廓清晰,鱗、角、羽、須等紋飾如新。潞簡王陵石刻儀仗群,以石獸總類而論,大大超過了歷代帝陵,是秦漢以來歷代帝王陵寢鎮墓瑞獸的大集中。歷代帝陵有者,潞簡王陵皆有;歷代帝陵所無者,如猰貐、爰居、貔、狻猊等,潞簡王陵亦應有盡有。尤其是歷代陵寢所無的幾對瑞獸,除在有關史料中出現過之外,在現實中,在歷代各種藝術作品中從未出現過,是明代雕刻藝術家的獨創,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古今中外,絕無僅有。在形象設計和雕刻技藝上,較歷代帝陵亦有很大的發展、進步,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里的瑰寶,珍貴異常。劉愛德 常喜勇文/圖【原標題:潞簡王陵四瑞獸現形(文物與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