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1年(頃襄王十八年),楚襄王荒淫無度,莊辛勸諫無效并被流亡趙國。莊辛某日早晨散步時發現劉家的羊被狼給叼走了,就給劉家說你要你把這個羊圈補好、加固,結果劉家沒有聽,第二天夜晚,他的羊就又被叼走了一只。莊辛散步時候又看到他的羊丟了一只,又跟他說你把你的羊圈加固好、補好。結果劉家才聽,把羊圈補好,從此他的羊就沒有再丟失了。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湖北江陵),“襄王流掩于城陽”。在楚生死存亡的關頭,楚頃襄王派人率騎士把莊辛從趙國請回。莊辛到城陽城后,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已至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這段精辟的談話,莊辛幫助楚王分析了問題,把握了時間,穩定了大局。作為楚國上下的一種精神和信念,“亡羊補牢”付諸實踐,楚國依據義陽三關,用“申息之師”,借淮河天險,擋住了秦軍的進攻,收復淮北失地,也使楚國歷史又延續了55年。在這之后,當地人就用“亡羊補牢”這個示例教育后人,從此亡羊補牢的故事在此地流傳開來,成為著名的歷史成語典故。
2015年,入選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