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信陽 >> 當代信陽 >> 古今豫商 >> 瀏覽信陽

信陽農民企業家——余磊

2012/1/20 17:22:12 點擊數: 【字體:

    本網訊   薄霧的清晨,我們一行從縣城出發,滿懷好奇的來到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信陽市新縣八里畈鎮王里河村。這里,距離南信葉公路不足五十米,它就是我們要采訪的新縣首家育秧工廠。

    步入白色的塑料大棚內,一排排整齊的“貨架”映入眼簾,仿佛步入一個偌大的超級市場,“貨架”上排滿了一個個錯落有致的托盤,幼小的秧苗就是在這里孕育而出!大棚邊的間隙地里,育秧工廠的主人——30多歲的余磊正在勞作,見到我們,滿臉憨笑地說:“真沒什么,我只是做了一點我想做的事”。

    2001年,對于余磊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他隨著新縣眾多的勞務大軍一起遠赴日本,開始為期三年的出國研修,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這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樸實的農民,開始讓自己的夢想啟航。余磊家世代務農,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依然過得緊巴。從初中畢業務農開始,十幾歲的余磊一直琢磨,什么時候,在世代都離不開的土地上,讓日子好起來,不再艱難,這是他一生務農的夢想和追求。

    身在農村,手中無錢,要想做點事情,也不容易。為了改變生存現狀,初中畢業的他主動報名出國研修,重新撿起書本,開始艱難地學起了日語。功夫不負有心人,2001年,他經過層層嚴格篩選,順利到日本研修,主要從事水稻種植與生產。在日本務工期間,日本水稻種植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讓這個青年農民大開眼界,懷惴夢想的他,發誓一定要將在日本先進的農耕技術學好回到家鄉創業,讓自己的田野充滿希望。

    三年時間漫長而又短暫。2004年,余磊研修期滿回國,與其他研修生不同的是,除了口袋里裝滿了鈔票以外,他的身上,還帶回了一門過硬的技術,他并沒有像很多掘到第一桶金的農民樣樂享這一勝利果實,而是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辛勤勞作。

    “我是一個農民,與土地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過去窮想辦事沒能力,現在手里有了點錢,就該花在該花的地方,我一直認為農村是大有作為的。”余磊坦露心跡,也開始在農村的田野上實施自己的夢想。

    2009年,信陽被確定為農村改革綜合發展試驗區,利用這一平臺,在試驗區建設之初,他就一次性流轉耕地300畝種植超級雜交稻,當年即贏利10萬元。目前,種植規模已擴大到2000余畝,年產優質稻谷120萬公斤,產值350萬元,年收入80萬元,帶動農民就業30余人。同時,又牽頭發起成立了新縣豐田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高檔聯合收割機,高速插秧機、大型拖拉機等農機具30多臺,除了滿足自己耕種需要之外,還為周邊鄉鎮農戶提供有償代耕代種代收服務。

     既不是農業專家,也不是學者,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如何掌握了如此先進的技術,在深山區辦起了第一家育秧工廠呢?余磊的回答解開了我們的疑惑。“我出國的時候,我就意識到,新縣山多耕地少,勞動力外出務工較多,一家一戶分散育秧模式費時又費力,就想籌辦一家育秧工廠,這一想法得到了縣、鄉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今年我抵押貸款100萬元、農機補貼20多萬元,自籌30萬元,從上海購置先進的育秧設備,采用機電化、標準化和自控化的工廠化育秧工藝,高標準建成了現代化育秧工廠,一季可育秧3批。供應千斤、滸灣、八里、沙窩和光山縣潑河等周邊鄉鎮2萬余畝稻田,育秧成本由傳統育秧的每畝230元,下降至每畝140元,年效益達100多萬元。特別是今年春季長期干旱、傳統育秧難以進行的情況下,我的育秧工廠每畝用水僅16方左右,比傳統水育秧節水90%。”

    “像我的育秧工廠,現在這個季節屬于空閑季,但我又種上了大棚蔬菜,開展多種經營,提高利用率,到年關,又是一季好收成!”余磊滿臉悅色地說。“我是一個農民,就要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大展拳腳!”行走在返程途中,耳邊依然想起余磊那鏗鏘有力地話語。車子行走在豐收的田野上,我們在心中深深祝福:愿辛勤勞動的人們夢想成真!(原標題:信陽農民企業家——余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信陽網(2011-10-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