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抽一根煙,少喝一杯酒,省下一桌飯,就能基本解決一個殘疾人的溫飽問題。”這是固始遠洋電器廠廠長姜芳國經常說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貧困的殘疾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結對幫扶貧困殘疾人子女就學,他步履維艱的身影也總會出現在社會扶貧助殘的大小活動上……他認為給予就是一種幸福。現年49歲的姜芳國幼時因患小兒麻痹落下了終生殘疾,他雖然行動不便卻穩重踏實。創業干事二十年來,他累計捐助資金十幾萬元,多次榮獲省、市、縣“先進個人”稱號,他的優秀事跡也多次被《河南科技報》等多家媒體競相報道。
自身的殘疾絲毫沒有影響姜芳國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博愛的人。帶著好奇和敬仰,我們近日走訪了固始遠洋電器廠廠長姜芳國。
立志 自強不息
姜芳國上初中時,就立志要給自己找個飯碗,要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他潛心學習無線電修理,為了研究電子集成板的組合配件,家里唯一值錢的收音機被他拆了裝、裝了拆……有了看家本事后的他便“不安分”了,穩定的工作也安撫不了他那顆創業的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企業承包制風起的時候,他靠東挪西借籌集的資金,承包了固始電器廠,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漫漫歷程。固始電器廠是專門生產民用低壓電器配件的福利企業,那時廠里有十幾位工人,都身患殘疾,廠里的管理、業務拓展、進貨等大事小事都由他一個人親歷親為。他說,往事不堪回首,那時每次去溫州進貨要坐三天兩夜的汽車,顛簸的盤山路讓本身行動不便的他痛苦不堪。因為資金有限,他不能一次備足貨源,只能像“趕集”似地多次往返于溫州和固始兩地。但憑著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姜芳國堅持下來,成功了。他把一個不知名的小廠發展成為如今年銷售額達4000萬元的全縣電子產品的龍頭福利企業。
管理 事無巨細
去年姜芳國的電器廠更名為固始遠洋電器廠。固始遠洋電器廠現有職工200多人,個個身有殘疾,家庭生活極其貧困,其中還有40多位重癥殘疾工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與這些特殊的人打交道,姜芳國不僅在衣食住行上操心,而且還要考慮如何給他們最多的照顧。每隔十天左右他就會開一次會,提醒員工要互相幫助,團結一起,注意安全。在采訪時我們發現,雖是中場休息時間,工人仍在井然有序地工作,絲毫沒有停下手里的活計。他說:“殘疾工人思想單純,就知道上班,掙錢,他們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上午、下午班都有中場休息時間,每次我都會要求他們休息。天氣熱了,我專門買了些十滴水、葡萄糖之類的常用解暑藥,發給他們。”無微不至的人性化管理,為姜芳國贏來了尊敬和良好的口碑。來自該縣胡族鋪鎮的于麗華是個重癥殘疾人,下肢癱瘓,基本不能自理,家里還有兩個孩子,丈夫也是個殘疾人,來遠洋電器廠以前,一家人吃飯問題都無法解決。她說:“姜老板是個好人,對我們工人都很好,還給我配了輪椅,我現在一個月也能掙一千多塊錢了,我家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姜老板還經常給我家送些衣服、米、面,非常感謝他!”
仁愛 愛傳天下
姜芳國不僅關愛自己的員工,關心支持殘疾人,他還心系青少年的成長。作為固始縣政協委員的他每年都會提交來自基層,有關弱勢群體和青少年的提案。他認為這是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姜芳國經常到網吧等不適合青少年成長的地方調查、走訪。他今年提交的《加大網吧監管力度》的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家住固始縣城關鎮農場路的張西平1997年在外地煤礦打工受傷致殘后,一家3口的生活陷入困境。十幾年來家里的日常開支基本一直是姜芳國資助,直至去年張西平意外死亡。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姜芳國很惋惜,“他夠意思。一次,他自己在賣氣球的時候,盡管自己很需要錢,他還是拿出一把硬幣給了身邊路過坐著木板要飯的殘疾人,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就覺得資助張西平,值!”受到他捐助的幾位大學生在畢業工作后,也不時地給他寫信匯報生活工作的情況,同時他們也在資助著需要他們幫助的人。
看到他資助過的人能繼續把愛傳下去,姜芳國感到非常欣慰。愛在,希望就在。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盡自己的微薄力量,回報社會。未來他設想建立一個殘疾人救助基金,吸納更多的社會力量造福一方百姓。正如他所說:“福利企業要做到真正的福利,就是把錢用在刀刃上,為工人造福,為社會造福。”這就是姜芳國,憑著堅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播撒著大愛,過著精彩的人生。(原標題:姜芳國:身殘志堅 心懷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