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信陽 >> 當代信陽 >> 古今豫商 >> 瀏覽信陽

信陽企業家龔家亮:身揣百元創業 心懷大愛感恩

2012/1/18 17:16:21 點擊數: 【字體:

 
    中新河南網信陽10月31日電
  他是這樣一個人——自家經營著餐館不愁吃不愁穿,卻只身到北京打工種蔬菜闖出一片天地;自己無緣大學生活,卻先后資助35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舍不得花10萬元為家人買一臺車,卻毫不吝惜地將100萬元捐給了慈善機構;自己蝸居在簡陋的辦公室,卻將富邦國際大酒店中2000平方米的地方用作全縣商會活動場所……這個人就是信陽市光山縣富邦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家亮。

    龔家亮今年36歲,從捧上“鐵飯碗”到“下海”經營商務賓館;從身揣130元外出打工,到回鄉創業擁有資產千萬元,龔家亮演繹了“感謝生活、感動身邊、感恩社會”的精彩創業歷程。近年來,龔家亮先后當選為信陽市優秀個體私營經濟協會會員、市工商聯代表;2009年被評為“第二屆信陽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優秀建設者”,2010年獲得“信陽市第二屆慈善新聞人物”稱號。

    感謝生活

   
1973年,龔家亮出生在光山縣楊墩鄉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遠在西藏的一名志愿軍戰士。在他的童年記憶中,自己是與奶奶和鄰居一起度過的。1983年,當父親轉業回到鄉鎮農技部門工作時,龔家亮才認清熟悉而又陌生的父親。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的初期,龔家亮全家5口人,僅靠父親每月32元的工資維持生計。因為大米貴,家人就在房前屋后開辟菜園種植蔬菜,餐桌上總是蔬菜多、米飯少。因為家庭收入少,他父親就在工作之余,為供銷社代收紅麻、麥子、油菜,每斤賺個三厘五厘,一年也能賺個幾百元,補充家庭開支。因為收購農副產品是季節性的生意,十多歲的龔家亮就利用假期幫助父親看磅、縫包……從家庭缺錢花的經歷中,龔家亮在心底萌發出要做一個有錢人的心愿,讓家里不再為錢而發愁。

    高中畢業那年,龔家亮帶著難圓大學夢的遺憾離開了校園,按照有關政策,他被安排到縣農業局上班,在別人看來是“鐵飯碗”的工作,卻讓他想到父親一生的艱難。1992年,龔家亮毅然拋下“鐵飯碗”,在縣城開了一家早餐店。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從中嘗到了“比雞起得早、比狗睡得晚”的滋味,離他“做一個有錢人”的夢想相去甚遠。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1993年春節剛過,龔家亮放下在家相對穩定的生活,懷著對外面世界的憧憬,揣著130元踏上了北上創業之路,決心在首都北京闖出一片新天地。

    俗話說:“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為了節省10多元路費,龔家亮從光山坐運煤的車到鄭州,然后再乘火車到北京;為了一天能掙80元,龔家亮在釘電線卡時不慎將錘子錘在自己的拇指上;為了運送秧苗,龔家亮邊學邊開手扶拖拉機,結果在彎道上翻車差點送了命。那段日子,龔家亮就像在簸箕上,然而,敢打敢拼的龔家亮在“盲流”市場上漸漸小有名氣。

    “文錢憋死英雄漢”這句話,龔家亮深有體會。北京郊區西小營的蔬菜基地2000多畝,一眼看不到邊。在北京“盲流”市場,有位老鄉介紹龔家亮到此承包種菜,龔家亮就在“盲流”市場上找到信陽老鄉和四川、湖南的工友趕往蔬菜基地,付清公交車費后,龔家亮身上僅剩2元錢。

    更讓他為難的是,那個菜隊的隊長盛氣凌人,一看龔家亮的身份證,便不耐煩地說:“才20歲的毛孩子,能領隊干活?”身高1米8多的龔家亮最不喜歡別人小看自己,當時就立下軍令狀:只要生活費,年終一次結算工錢。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龔家亮帶領10個人的承包隊,每月才200元生活費,開始了種菜歷程。由于勞動強度大,體力消耗也大,需要豬油補充營養,但是,他們也只能買3元一公斤的腸油;盡管吃菜是免費的,但是,為了多賺錢,他們只吃賣剩下的黃瓜、白菜、西紅柿。

    蔬菜難得賣個“鮮”。每天早晨天剛亮,龔家亮就帶著工友起床,趁著露水下地摘菜:白菜一捆一捆,西紅柿一個一個,黃瓜一排一排,既好看,又鮮嫩,然后運到指定的北京菜市場交易。每天六七點鐘開始吃早飯,飯后下地整田、澆水。別看這樣單調的活兒,也有技術含量。與光山的黃棕土壤的性質不一樣,北京地區的土壤性質呈砂壤、中壤和重壤等綜合性,一場雨,一茬草,地上的草比臉上的胡子長得還快,三五天就要鋤一遍。特別是澆水,沿著一壟一壟沙土澆水,不像光山的“大滿灌”,水澆多了菜根容易爛;水澆少了菜沒有足夠養分難以生長。龔家亮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不懂就問、邊學邊干,每天能澆五六畝菜地。

    天道酬勤。在西小營2000多畝蔬菜基地,像龔家亮這樣的種菜隊有7個,但是,能夠做到善始善終達到善成的,卻只有龔家亮這個隊。年終結算時,龔家亮和每個工友都領到1萬多元的工錢。那個菜隊的隊長不僅破例請他們吃飯,還主動要求與他們繼續合作。龔家亮一時名聲大振:工友們說他舍得,領隊夸他硬氣,西小營蔬菜基地的人傳頌著一個了不起的河南小伙子。

    感動身邊

   
龔家亮是土生土長的光山人,對外界有損光山人形象和傷害光山人自尊心的話刻骨銘心。有人說光山人在外面“一個人是條龍,三個人是條蟲”。龔家亮的切身體會并不是這樣,他對身邊的人說的最多的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朋友為龔家亮寫了一幅“拼搏”字畫,字畫上配有“人生路處處風雨阻,莫為難有志事事成”的警句。龔家亮將它當做座右銘掛在自己辦公桌的對面,這也是他在京打工期間的收獲與啟示。

    這樣的收獲與啟示來之不易。

    當年在北京西小營農場種菜時,10個工友就有4個光山人。他們同在一口鍋里吃飯,同在一塊地里干活,從沒紅過臉,從沒發生過口角。1993年剛到北京,龔家亮第一次當“包工頭”,帶著工友到農場插秧,20天每人掙了200多元,龔家亮用自己的一份錢請工友們改善生活“瀟灑”一回。盡管有老鄉,也有四川、湖南等地的工友,但是年輕的龔家亮用慷慨贏得了眾人心。

    不僅如此。當時20歲的龔家亮在工友中是最年輕的,但威信卻是最高的。大家知道他家開有餐館,卻能同大家一樣一年四季用涼水洗臉、洗澡,夏天經常用涼水拌米飯吃;大家知道他在家是獨子,卻在干趕馬車、開手扶拖拉機等重活、險活時搶在前面;大家知道他原來有一份“鐵飯碗”工作,卻為了工友們的報酬與發包方斤斤計較。當年春天,龔家亮離開光山時,全家的積蓄也不到3000元;那年臘月二十六,龔家亮揣著8000多元回到光山,很是風光,在家人的眼里龔家亮已經長大成人。第二年,龔家亮的原班工友齊聚北京,不僅繼續承包蔬菜地,而且承包了200畝稻田。當年,龔家亮賺了近5萬元。這5萬元對現在擁有千萬資產的龔家亮不足為奇,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可是“富翁”級別。從中龔家亮明白了“心齊土生金”的道理。

    1994年,龔家亮在光山承包了一家賓館,開始涉及飲食服務行業。全家人齊心經營生意紅火,聲譽漸起。沒料到,幾年之后龔家亮的“蛇吞象”讓光山人為之一驚。

    在龔家亮經營的個體賓館對面,有一家單位的賓館因經營不善對外承包。1998年,龔家亮用家中積蓄的4萬元交付了承包費。為了盡早開業,龔家亮請一位老板墊資裝修,當年10月開業時,龔家亮采取邊裝修邊經營邊完善的方式。到年終,所有員工沒有人催著結算工錢,龔家亮卻首先發放了員工的工錢,不欠員工一分錢。

   外人很難想到,當時龔家亮厚待員工可謂“打腫臉充胖子”。因為年二十九的夜晚,最后一位債主為了2000多元的工錢,守在龔家亮的辦公室不走,兩人談了一夜,龔家亮許諾第二年正月十五以前全部付清,債主勉強答應,但走時不解地說,沒有錢正月十五還能營業?年三十中午,正是全家團圓之際,龔家亮身上僅有500元錢,那是留著孝敬奶奶和給兒子的壓歲錢哪!

      誰也沒料到,第二年正月初一那天,在縣城幾十家賓館幾乎家家關門歇業之際,龔家亮的賓館卻敞開大門照常營業。龔家亮說這是運用在北京種植“反季節蔬菜”的原理。不錯,從外地返鄉探親的人陸陸續續住進了賓館,每天收入兩三千元,不到正月十五就還了那個債主的賬。令龔家亮感動的是,盡管是最艱難的關頭,盡管是春節萬家團圓之際,盡管是沒有承諾加薪,但是,賓館前臺和客房的服務員以及后廚人員沒有一個離開,他們在家吃罷年晌飯后,都準時回到賓館的崗位上。盡管那年的正月初一是雨夾雪的天氣,龔家亮至今仍感到溫暖在胸。這是為什么呢?這是以心換心的效應!現在,龔家亮經營的這家賓館已經十多年了,這里的服務員80%以上都是老員工,他們說龔家亮處世不虧人,做事不虧心,讓人舒心、稱心、放心。

    確實心齊土生金。龔家亮從1998年經營賓館,2009年成立光山縣富邦置業有限公司,規模從“二人轉”的“夫妻店”發展到擁有100多名員工的企業集團,資產也由當時的4萬元發展到現在的3000萬元,成為光山縣民營企業的后起之秀。

    感恩社會

   
近年來,龔家亮在自己企業漸入佳境的實踐中,也漸漸明白了善做與善成之間的關系。讓他受到啟發的是在一次全縣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當時,一位上級領導在光山縣專題調研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時,指出該縣是老板多、企業家少,原因是該縣個體老板的座駕不僅高檔,而且比較多,但是,該縣由民營企業興辦的慈善事業卻少而又少。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在自己每天生活的現象中,竟然存在著這樣的大道理。原來,“大老板”與“企業家”的區別,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表象問題,而是承擔社會責任多少的內質問題。

    大道理蘊藏在生活的細節之中。從父親的軍人作風中,龔家亮學會了自強;從母親在餐館中起早貪黑的經營,龔家亮學會了勤勞。尤其是與奶奶一起生活的童年時代,龔家亮看到奶奶借給鄰居的一碗米、一勺油、一撮鹽,從來沒有向鄰居討還過,從奶奶的行為中,龔家亮懂得了什么叫做“施恩不圖報”。

    不喜歡高談闊論的龔家亮,認為說得好不如做得好。生性靦腆的龔家亮,外界評論他說得不多做得實在。

    龔家亮經營的賓館與光山二高距離不到100米,該校是省級示范性學校,在校生4000多人,由于他的賓館既便捷又實惠,每年高考之后,在賓館舉行的謝師宴一撥接一撥。每當聽到該校學生考取北大、清華等全國名牌大學時,龔家亮就像自己考上大學一樣,心里為家鄉莘莘學子而驕傲。但是,當聽到不少貧困學生考取大學又為籌集學費而發愁時,龔家亮的心情常常難以平靜。一次,龔家亮與該校領導一起閑談時,表示想為貧困學生捐款,但自己不了解學校情況,又不認識學生。該校領導建議采取設立獎學金的形式,只對事、不對人。于是龔家亮以個人的名義在光山二高設立獎學金,對該?既∶拼髮W的學生,每人每年資助學費2000元,6年來,龔家亮已資助該校學生35人,是該縣5名成功人士在光山二高設立獎學金時間最長、堅持最好的一個。

    該校有位學生,父親意外喪失勞動能力,兄弟倆同時就讀光山二高,家庭由母親一人照料。2010年,該生成為龔家亮資助的兩個特困生之一,去年農歷臘月二十三,龔家亮帶著妻子和孩子冒雪找到該生一家租住的地方,不僅給他家帶去過節的食品,還給他家送去5000元現金。該生的父親病臥在床上,在農歷小年這天感到素不相識的人送來的不僅僅是錢物,更是一種人間真情,當時哽咽著說不出一句感激的話。春節過后,龔家亮又為他家送去5000元,作為該生新學期的費用。

    俗話說“大河無水小河干”。龔家亮明白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能空喊口號,得靠實力,只有將企業做大做強,才能夠承擔起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2005年,龔家亮在服務行業完成原始積累,開始進軍房地產和市政工程。2009年,龔家亮注冊資金1000萬元成立光山縣富邦置業有限發展公司,其中“富邦”的含義,既有民富國強,又有富幫他人。2009年,龔家亮在眾多競爭中勝出,承攬全縣重點工程之一的智慧園建設。近6年來,龔家亮先后完成全縣4個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總投資1億多元。
 
    “擇其善而從之”必將產生善果,龔家亮在回報社會的實踐中,自己的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進程中,龔家亮擔當的社會責任也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揚。

    2009年,龔家亮在光山縣城牌坊路興建10層的國際富邦酒店,是該縣又一個用“國際”名稱的建筑,總投資近2000萬元。去年,正當縣工商聯為選擇商務活動辦公場所而發愁時,龔家亮主動將其中的2000平方米作為全縣工商聯商務活動場地,為全縣非公企業安了一個“家”。

    今年4月,因嚴重干旱農民缺水插秧,龔家亮及時捐款10萬多元,為光山縣弦山辦事處吳林孜村民組挖掘一口萬方大塘,今年秋該村民組的夏糧喜獲豐收。今年8月,在光山縣慈善總會募捐會上,龔家亮一次性向光山縣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成為光山縣歷史上為慈善事業一次性捐款數額最多的3個人之一。(原標題:信陽企業家龔家亮:身揣百元創業 心懷大愛感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新網河南新聞(2011-10-3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