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全生: 商人廖全生的人文情懷
2013/4/17 11:54:1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編織錦繡花園,打造人文雅居”、“錦繡花園,百姓價位”,“繁榮文化廣場,豐富大眾生活”,這是潢川縣各界人士對河南省建奇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全生的種種贊譽。“做一個儒商,讓人文紅線貫穿我生命的始終,這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文化永遠是我們公司的定海神針。”廖全生說。
用文化育工澤民
廖全生,1969年出生于潢川縣談店鄉小呂河村一個貧民家庭,1986年高中畢業,1990年初涉建筑業,在干泥工閑暇期間,廖全生總是在看書學習。他心里明白,要想成就大事,沒知識,沒文化,絕對是不行的。“不斷的學習,讓我不僅學會了建筑業的相關技能,取得了二級建筑師的職稱,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為人處世的道理,重質量、講誠信,早就化入了我的血液,我們就是靠著精品的工程和良好的信譽打開了市場,很多人親切的稱我為‘儒商’。我常對員工們說,我們要成為‘儒魂商才’的商人,即具有建筑專長,同時又具有儒家價值理想的人。多年經驗告訴我們,企業有文化,公司才有魂,才能充滿活力,生機勃勃,走得更暢、更寬、更遠。文化永遠是我們公司的定海神針。” 廖全生說。
已在這里購房的晏家秀告訴筆者:“這里的服務熱情,我們離這里一百多里地,并且還有幾十里的崎嶇山路,我們試著打一個電話說去看房,不到一個小時,公司的車就來到了我們家的門口。還沒落座,服務人員就為我們呈上了一杯熱茶。我們為了選個好房,一會兒跑到五樓,一會兒跑到三樓,一會兒跑到這棟樓,一會兒跑到那棟樓,跑著跑著,我們自己人就覺得腳酸腿疼,開始埋怨起來,到底買不買,別這樣折磨人好不好。整整一個上午,人家服務人員始終都是笑盈盈的,講解耐心細致周到,沒有一句怨言。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替老百姓著想,編織錦繡花園,打造人文雅居,是廖全生一生不懈的追求。走進潢川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錦繡花園,令你耳目一新。這里道路寬敞,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繁花似錦。健身園、籃球場、假山、玩石、廣場……徜徉于和諧廣場之中,流連于繁花綠樹之間,宛如置身于風景如畫的江南。小區居民張文志見到筆者,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不求利潤求人文,天堂蘇杭集錦繡。這是業主們對廖老板的總體評價。我們這里樓房價格市場最低,一套10來萬元,百姓買得起;樓盤間距大,采光效果好;小區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凈化,人文氣息濃;小區還安裝了電視監控,有保安站崗巡邏,安全又舒心。”他公司的一位員工說:“每蓋一棟樓,廖老板總是設計,親臨現場督導檢查,稍不如意,馬上推倒從來,從不惜費工費料。他經常教育我們,‘大概’‘差不多’不應出自我們之口,不做則已,做就做出精品。”
廖全生為活躍東關城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出資為潢川縣東關社區老年藝術團購買了演出服裝和購置了訓練器材,并在弋陽廣場設立了錦繡花園大舞場,無償為大家提供健身休閑場所和設施,并請專人負責,每月1500元工資由他支付。每天來廣場跳舞、唱歌的少則二三百人,多則上千人。愛唱歌的陳澤山說:“去歌廳唱卡拉OK,對于我們大多數平民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感謝廖老板,讓我們貧民老百姓也有了一展歌喉的機會。他每年都舉行一場大型的群眾性文藝活動,評選出年度最佳歌手、年度最佳舞手,積極組織優秀選手參加各級比賽,各項費用全部由他承擔,豐富老百姓的業余生活。潢川很多藝人的成長和廖老板的關懷是分不開的。”愛跳舞的查工蘭說:“我非常感謝廖老板,以前每天吃完飯,總是找人打麻將,既輸了錢,又傷了家人感情,又破壞了朋友之間的友情,家里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家庭瀕臨破裂。自從廖老板設立大舞場后,我徹底地改掉了陋習,家庭里再也聽不到爭吵聲了,有的只是歡聲笑語。非常感謝廖老板讓我重新做人,感受到了家的溫馨。不上牌場下舞場,已成為我們社區居民的流行語。”廖全生感慨良深地說:“每天晚上只要有空,我就會到文化廣場轉轉,看到那么多的人從中獲得快樂,我覺得我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用仁心扶貧濟困
廖全生常說,商人不光要掙錢,關鍵要有一顆仁心,要盡力承擔一點社會責任。他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08年年底,遇上了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災,在和朋友一次閑談中,廖全生得知雙柳李樓村有一位困難戶:70多歲的老媽媽仍是家庭的主要勞力,家里有臥床不起的90多歲的公婆和70多歲的老公,大女兒又患上了尿毒癥,小女兒又是四肢殘疾時,他的心揪成了一團兒。他急忙向朋友告辭,驅車去看望老人。朋友勸阻他說,雪這樣大,路這樣滑,路程又這么遠,更何況去李樓還要走一段崎嶇而狹窄的山路,多危險啊,還是別去了。他說,就是一步一步挪,我也要挪去。當他把兜里的一千多元錢送到老人手里時,老人淚如雨下,緊緊握著他的手,怎么也說不出話來。像這樣特困戶、孤寡老人,他不知捐資救助多少了。2008年,在潢川縣開發區“汶川大地震捐款儀式”上,他主動帶頭捐款1萬元。
他不僅關心老人,也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積極為他們送去溫暖,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立志成才。2010年6月,他精心挑選經典書籍450多套,捐獻給了談店中心小學和小呂河小學。對此,談店中心小學校長王國峰深表感謝,他說:“作為創業的成功人士,廖全生深知人才和知識的重要性,而人才又離不開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年來,他心系家鄉,情注教育,深知留守兒童父母出門在外,爺奶慣養,養成了他們任性貪玩的壞習慣,管理起來實在很讓人頭疼。自從廖老板給學生為每位學生送來《學習的智慧》以后,學生們都變得懂事有禮,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激發,老師更加省心,學校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他的善舉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稱贊。”談店中心小學校五年級學生黃艷艷說:“我覺得《學習的智慧》這樣的書太好了,不僅知識豐富,而且給人啟迪。通過這本書,我們知道了偉人們并不是天生奇才,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通過后天的不懈努力,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看過后,我們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以他們為榜樣,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談店中心小學教師許志祥還告訴筆者:“廖老板還決定投資20萬元,為我校修一條路,今年暑假就動工。我們校門前還有幾里土路,地面凹凸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給師生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雨天,學校門前就會集聚了一灘灘雨水。在一次回母校的課堂上,廖老板看到濕衣服緊緊地貼在學生那幼小的軀體之上,他落淚了。當場承諾為我們修一條路,學生們聽了一蹦三尺高,校長更是緊緊地擁抱住了廖老板,喜極而泣。”
“文化永遠是我們公司的定海神針”,確實是經驗之談。廖全生就是注重文化,河南省建奇置業有限公司才能在橫流的商海中而站住了腳跟。他不僅在公司內部提倡文化,而且把文化向大眾普及,繁榮文化廣場,盡力推廣雅文化。他用愛心溫暖了許多大眾,為提高潢川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人物網(20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