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關萬人暴動舊址
白沙關位于今新縣柴山保和郭家河的北面,盤踞關內的豪紳以紅槍會、黃槍會的名義,組成了一個有三四百人的民團,并與光山易本應民團相勾結,企圖阻止紅色區域由柴山保向北發展。1929年5月,中共光山縣委決定拿掉白沙關,將革命區域向北推進。7月1日,在光山縣委和弦南區委的領導下,由郭家河、陡山河、殷區萬余農民組成的起義隊伍,在徐向前、曹學楷指揮的紅三十一師的有力配合下,舉行了白沙關暴動。預伏在關內的共產黨員羅明高、黃沙生等帶領羅沖槍會武裝從敵陣中沖出關外,舉行戰場起義,迎接暴動隊伍和紅軍。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白沙關守敵被殲數百人,暴動取得勝利。7月6日,中共光山縣委在白沙關外的望風尖召開萬人祝捷大會,徐向前、曹學楷等人在講話中號召農民群眾起來斗爭,打倒土豪劣紳,消滅反動武裝。青年農民踴躍參加紅軍,紅三十一師由近400人擴大到600余人。19日,光山縣委乘勝組織和發動了卡房起義,600多起義農民在縣委交通隊和羅南槍會武裝的支援下,一舉摧毀了卡房、黃士沖等地民團和反動的聯店會。這兩次起義的勝利,使光山南部縱四五十里、橫六七十里的地方,成為純粹紅色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