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名人名家 >> 歷史名人 >> 瀏覽信陽
精彩推薦
  • 歷史名人-陳元光

    陳元光

    陳元光(657—711),字廷炬,號龍湖,唐朝光州固始人(今河..[詳細]
  • 歷史名人-黃歇

    黃歇

    春申君(前314-前238)本名黃歇,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詳細]
  • 歷史名人-王審知

    王審知

    王審知(862-925),字信通、祥卿,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詳細]
熱點關注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熱點排行

鄧穎超

2013/11/19 15:12:57 點擊數: 【字體:


鄧穎超


    鄧穎超(1904-1992),原名鄧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生于廣西南寧,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學校、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書,后在北平師大附小、天津達仁女校任教。

  鄧穎超青年時代投身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她和劉清揚、郭隆真、張若名等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并參與組織了天津各界聯合會。她還和周恩來、馬駿、郭隆真等天津學生運動的領導者,共同組織了進步青年團體覺悟社,參與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1923年她參與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直隸支部。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從此,她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堅定信念,開始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職業革命家生涯。


  1925年夏,鄧穎超被調到廣東,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婦委書記和國民黨省黨部婦女部秘書等職。她同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何香凝真誠合作,組織廣大婦女投身國民革命。同年8月8日,她和周恩來結婚,從此他們結為終身革命伴侶。1926年,鄧穎超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她為推進國共合作和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她從廣東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在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下,堅持黨的地下工作五年。

  1932年至1934年,鄧穎超轉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黨和工農民主政府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局宣傳部和組織部干事、中央機關總支書記、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等職。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鄧穎超在武漢、重慶等地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在這期間,她積極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婦女,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工作十分出色。1938年當選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的參政員。在歷次國民參政會上,同董必武等中共方面的參政員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與中共方面的其他參政員一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拒絕出席國民參政會,抗議國民黨的反共罪行。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任中央婦委副書記。

  抗日戰爭勝利后,鄧穎超以中共方面唯一女政協代表身份,出席舊政協會議,為爭取國內和平而積極奔走。同年,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理事。全面內戰爆發后,鄧穎超隨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1949年3月,在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民主婦聯副主席,并任黨組副書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穎超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6年中共八大后,為歷屆中共中央委員。1976年后任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等職。這期間,她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為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為加強黨的紀律,為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付出了全部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82年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為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與友誼,為國際和平與世界發展的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92年,鄧穎超病逝于北京,享年88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張祖諒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