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服飾習俗
2013/4/8 16:17: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信陽古代民間衣著儉樸,式樣近于中原,長袖寬腳。闊擺肥腰,服色以藍、灰白、黑為主。近代以來變化很快。清末、民國時期,平民男子上衣較肥大,老人上衣較長,最長者可過膝。式樣大致分為大襟式和對襟式兩類。對襟式多為短褂,胸前對開,或釘口,或扣結,扣多少不等。大襟式多成袍狀。褲子腰肥、腿粗。東部愛在夾褲外套一條有腿無襠的棉套褲,俗稱“叉褲”。婦女上衣一般為大襟右衽式,下著大腰褲,中老年婦女則多扎褲腳,城鎮女子穿長裙較多。春、夏、秋衣著較單,冬季穿棉的不多,穿棉褲者更少。農忙季節,男子多穿短褲,光著的上身搭條1尺寬、3尺長的手巾,或披塊1平方米左右的披單,既可作汗巾,又可作墊肩。官宦紳商穿著講究,長衫馬褂為日常主要衣著,冬季穿棉袍,外加坎肩或“八團”(即8個碗口大小的團花)馬褂,以顯示富貴之氣。冬季裘衣、皮襖。女性中穿短8寸旗袍者為數不少,領口多飾以各色金屬花。民國中后期,城鎮流行中山服,潢川、信陽等較大城鎮中,穿西服、打領帶者漸多,女子穿旗袍更為普遍。
新中國成立初期,男子通常著中山裝、軍干服,女工作人員穿列寧服,農村女子多為對襟花褂,大襟褂限于中老年婦女。20世紀50年代后期,學生裝、工作服比較流行。女子穿裙者普遍。“文化大革命”時期,不論男女,均以著草綠色軍服為入時。80年代以來,穿著趨向時裝化、流行化、性別化。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