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唐末宋初傳入潢川,明、清為發展鼎盛期。在當時州治的十多座寺廟中,數南海觀音禪寺香火最旺。文革期間寺廟被改作他用,但當時城鄉中仍有很多信徒吃齋念佛,信奉此教。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寺院恢復開放,信徒人數日益增加。佛教信眾主要來自豫南地區,安徽、湖北等外省的信徒也常常到此進香禮佛。
觀音廟會在南海觀音禪寺。每年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相傳是觀音出生、出家、得道的日期,每年此時佛教信眾云集南海觀音禪寺,方圓百里的香客趕來朝拜,形成小南海觀音廟會。解放前,就有許多百里之外的香客趕來朝拜。隨著寺廟的擴建,及周邊環境的改善,觀音廟會的規模不斷擴大。每屆廟會的前一個星期,廟內僧眾便開始廟會的籌備工作,很多外地信徒在廟會的前幾天便云集潢川,為觀音娘娘祝壽。屆時僧眾沐浴更衣,從清晨起便誦唱佛經。天亮之前,燒香許愿之人便絡繹不絕,殿堂廟廊里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鞭炮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及至天亮。后來者只能將鞭炮香燭投向廟外的鐵爐焚燒,有的就跪在廟門及路旁向觀音娘娘祈求或許愿,三拜九叩以表誠心。進香時,有目不斜視的頂禮膜拜者,也有幾步一跪一叩頭的虔誠信徒;有心滿意足的還愿者,也有懷揣心事來祈求佑護的善男信女。廟宇周邊商鋪林立,游人如織,有耍猴的、賣藝的、說大鼓書的、賣紀念品的,更多的是來廟會看熱鬧的,順便許個心愿,可謂人聲鼎沸,熱鬧異常。每年的三次廟會可接待信教群眾近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