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斌書法作品(資料圖片)
看周斌的書法作品,有酣暢淋漓之感,與他訥言謹行的性格截然不同。他的書法豪放雄健,飄逸灑脫,用筆生辣,結體新穎,追求稚拙野逸的趣味。近年來,他的書法篆刻創作在全國重要的書法活動中,頻頻取得好的成績。在新一代的中原書法篆刻群體中,周斌以其獨特的藝術面貌,很快被人們注目。
創作反映著一個人的藝術氣質和審美傾向。周斌無疑是一個具有較好藝術感悟能力的年輕人。像一般學者一樣,他一開始也是從唐楷入手。年青人的燥動不安與時代審美的感染力,對他發生著不自覺的影響。他發現唐楷中圓入規,方入矩的形制,以及那種中正沖和的審美思想,無法馳騁他的藝術想象力,于是他轉向漢魏以前廣闊的書法藝術天地尋求,從漢隸、簡帛書、西周金文等古代民間書法中吸收藝術營養,使他的書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子。而這種轉換恰恰為他的篆刻藝術打下了可靠的基礎。
在篆刻創作中,周斌的才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初學篆刻,他從戰國小璽入手,并廣泛涉獵秦漢印章以及宋元人的作品,后來,他進一步研習明清流派印和近現代諸家,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來楚王等都對他發生過影響。周斌的篆刻作品線條流暢渾厚,章法平中見奇,取眾家之法,以個性化之。總的來說,給人的突出感覺是新穎多變和端方大氣,和那些以逼似古人為能事的治印者不同,周斌盡管在臨摹古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他是一個創造意識極強的作者,總是頑強地要走出自己的路子,刻出自己的面目,故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
周斌作品的新穎感,本源于三個方面:其一,周斌重視篆刻的字法,他認為字法是篆刻重要的基礎,掌握字法素材的多寡,是篆刻者成功創作的關鍵。受趙之謙“印外求印”的影響,他深入演習了散氏盤、秦詔版、楚簡盟書以及其他金石文等,從而使他的創作有一個較為廣泛的基礎。其篆刻作品字法的豐富多變是一大特點。他說,在創作中,經常變換字法形式可能是死胡同,而換用彼種字法形式則豁然洞開,其妙無窮。這方面的深厚積累,使他在創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故能時時出新。其二,充分發揮經營位置這一重要的藝術手段 ,重視篆刻章法的作用。篆法的種種變化,服從于章法平面構成的大效果。周斌不是把印文看成一個個互不相關的獨立單元,而是看成一個整體,印面中的每個文字、每條印邊、每處留白都服從于、服務于作品整體的大效果,從而使印面具有了細節的豐富變化與整體的統一和諧。其三,技巧上的不拘成規,使周斌擺脫了一些傳統的習慣定式束縛,從而在創作中獲得自由。比如刀法,他認為刀法是為表現線條的質感和力度服務的,但求達到目的,不拘泥于一定形式。他的篆刻作品,一般是沖、切刀并用,尤其是白文的長沖力,在他的鐵筆下被運用得淋漓盡致。但有時也有碎刀細刻,用他的話說,拿起鐵筆往往是“跟著感覺走”,也就是讓自己的藝術感悟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鑄成周斌書法篆刻風格的重要原因:一是近二十年間,中原書法的整體特點,中原書法群崇尚的那種古厚、自然、大度之美,對周斌的藝術發生著素絲初染的作用;而是二十世紀末期的這個席卷全國的書法熱的大潮,站在今人的立場上對數千年書法史的重新認識,造成了時代的共性特征。時間和空間把周斌的藝術相對地鎖定在一個坐標上,加上周斌個人氣質秉賦的力量,使其藝術風格的生成有著一種必然性。【原標題:周斌書法篆刻藝術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