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臺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東南,因奇石縱橫、形似金剛而得名。金剛臺地質公園由金剛臺景區和湯泉池景區組成。金剛臺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東南 20公里處,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面積138平方公里。金剛臺群峰林立,峻秀奇偉,千米以上的山峰近10座,主峰海拔1584米。金剛臺山勢雄偉,群峰疊起,怪石幽洞比比皆是,瀑布深潭時映眼簾,珍禽怪獸出沒其間,奇草異木琳瑯滿目。
金剛臺地質公園地形
金剛臺地質公園,是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的拼合部位,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金剛臺地區留下了豐富的地質遺跡——懸崖峭壁、“仰視為峰、俯視為嶺、平視為墻”的峰墻地貌、沖谷地貌與低山丘陵區、以花崗巖為基底的山前沖刷地貌,以及姿態萬千的象形奇石。可以說,大自然的裂山斷海,巨力萬鈞的新構造運動和曠日持久、鍥而不舍的水動力作用,是豐富多樣金剛臺地貌的最好雕塑師。金剛臺,遠處是山,山遙遙聳翠,近處是水,水悠悠流銀。兩岸田畦曲曲折折,梯田層層疊疊,插秧時碧綠連天,收割前金黃鋪地。
仙跡石:位于金剛臺東的子安河東岸,相傳為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輔臣蘇耽飛升仙處。現存突出岸邊的巨石,雙石相對,其上兩腳印跡清晰可見,所以得名。
皇殿:又稱金剛古寨,古寨位于海拔1200多米高的一突兀山頂之上,僅有小道與南面山峰相連,其北、西、東北、均十分陡峭,難以攀登面積一平方公里左右,可容數千人。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宋元之際即為戰略要地,戰事不斷,且景色秀麗,俯瞰平川,改朝換代之際,農民起義領袖聚兵山上,稱皇稱帝。時至今日殘殿、彈洞、石壘、巖壁仍依稀可見。
朝陽洞:即"紅軍洞",曾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商(城)南縣委、金剛臺婦女排和游擊隊的駐地,197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附近的"女人洞"曾是當年紅軍戰士的醫院。朝陽洞位于金剛臺主峰的西南,海拔1145米,是天然巖洞構造,洞深12米,寬8米,高5米,能容納百人,洞口草木掩映,僅有一小路可以接近。1935年至1937年,工農紅軍曾在此堅持了艱苦游擊戰爭,贏得"三年紅旗不倒"的贊譽。不遠處的水簾洞、觀音洞等散布于山林之間,幽深莫測,原始神秘。
書山夢筆:位于東河景區南大山太陽尖之側,系擎天型石柱山體,高863米,陡峭、險峻,植被茂盛,形如倒立筆鋒,可觀賞性強,入山后的溪邊即可看見,有努力學習、不斷上進、攀登高峰之寓意,又有文人學士的書山有路、妙筆生花之含意。
白龍瀑:又名白龍巖瀑布,位于太陽尖下山谷谷間,書山夢筆山體之東北側,落差高達150米,遠遠望去,如一條白練,懸于山谷之間,蔚為壯觀,就落差而言,實系大別山和豫南“第一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