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遺址位于信陽市北25公里處,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設置了“城陽城址保護區”,城陽城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物保護、文化研究、旅游參觀的好地方。夏商周時代,城陽城(又稱楚王城)即楚武王(公元前698-691年)破申時所筑,隨后城陽城就成了楚田北攻東進的軍事重鎮。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部,楚頃襄王曾到此避難,把城陽城作為楚國的臨時田都,“亡羊補牢”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城陽城區內現存有龍山遺址,還有西周遺址;宋金對峙“以長準為界”,此地的馬營、暢營即岳家軍營。古跡譚王寺、白馬寺、甘露庵始建于唐至清朝之間。城陽城址依山傍水。城址包括內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遺址至今清晰可見。內、外城的西城墻長750米,外城北邊長2300米,東邊長約2100米。南城墻總長 2524米,周長7674米,面積300多萬平方米;太子城地處外城東北角,面積4萬平方米;城區南400米的高崗上是著名的楚墓群。城陽城址總面積46 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9.8平方公里。民間至今仍流傳著曬金場、跑馬嶺、飲馬塘、鍋底湖、天子溝、天塘、龍口、夫子廟、十字江等各種神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