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國故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固始縣城關及北郊一帶,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東周時期遺址,原為古番國都城所在地。番國也作潘、鄱,為周代己姓小國,與楚國同源,原處河南溫縣附近,西周末年東遷至固始地區。
番國故城遺址規模較大,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的四邊形,除東城墻南部和南城墻破壞嚴重外,其余部分均保存完好。遺址內及其周圍區域出土有大量文物。外城內東南角的石營山為墓葬區,曾發掘出一至六號春秋墓,出土有鼎、盤、缶、匜等春秋青銅器。在遺址南半部,曾發現三枚楚國金幣“郢爰”,均長2.4厘米,寬2厘米,重26克。距遺址不遠處的侯古堆春秋大墓出土有一套編鐘,共計九件,鑄有“鄱子成周”銘文。2001年6月,番國故城遺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