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姓是黃帝后裔,出自姬姓,源于古息國(今河南息縣),始祖羽達,望出襄陽郡。這已被《姓苑》、《姓氏詞典》、《中國姓氏大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等書所記載。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三年,舊稱周武王十三年,從武王即王位算起),周武王姬發封其同父異母弟、文王第三十七子羽達于息,都城在今河南息縣淮河街道辦事處張莊村青龍寺一帶。息國為周朝侯爵之國。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微,南方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欲與北方的晉國爭霸中原。此時,位于淮河流域上游的息國正處在楚晉兩國爭霸的前沿地帶,因而較早遭到楚國的攻伐。
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四年),楚文王在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和申國(今河南南陽和信陽浉河區、平橋區一帶)之后,又出動大軍征伐息國,擄走了息侯、息媯和息國廣大臣民,存在360多年的息國自此滅亡。楚在息國舊地置縣,之后該縣建制后二千多年不變其名、不改其治,遂有“中華第一縣”之稱。息國滅亡后,其臣民緬懷故國,為紀念息地,以國名為姓氏,于是有了息姓。
息氏歷代名人中,春秋時期有楚國的息桓,漢朝有息夫躬,宋朝有息道龍,明朝有息治寶、息昭、息隆泰,當代有武警中將息中朝等人。
息姓在當今中國排名比較靠后,大體有幾十萬人。息姓主要分布在河北阜城、景縣、辛集、衡水,還有天津、山東龍口、吉林磐石、山西太原、甘肅盤曲以及臺灣桃園等地。